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先生前几天突然觉得下体瘙痒,尤其是阴毛部位,晚上痒得睡不着。他以为是天气热出了湿疹,涂了药还是没好。后来去医院一查,医生看了一眼就说:“你这是阴虱病。”
他当场懵了:“我干净得很,怎么会得这种病?”
但事实上,得阴虱的,未必“不干净”。很多人对阴虱的认知还停留在“羞耻病”“性病”这类误区里,实际上它比你想的更常见,也更容易传播。
阴虱是由一种叫做阴虱的小型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它喜欢寄居在人体毛发丰富的部位,尤其是阴毛,因此得名“阴虱”。
它长得非常小,肉眼几乎看不到,靠吸血为生。它会在毛发根部产卵,一旦感染,瘙痒往往是最明显的症状,尤其在晚上更严重。不仅阴毛区,它还可能扩散到腋毛、胸毛、甚至眉毛和睫毛。
很多人误以为阴虱只会通过性接触传播,但其实阴虱的传播方式远比你想象的多样。
过去我们总觉得阴虱是“性乱”的象征,只有“不洁行为”才会染上。但现代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阴虱的传播早就突破了性接触这一单一途径。
1、共用毛巾、床单、内衣
阴虱可以在脱离人体后存活1到2天。这意味着,如果你和别人共用了毛巾、被褥、内裤等贴身物品,就有可能“被传染”。有些人住了宾馆、汗蒸房、出租屋,哪怕只住一晚,也可能把阴虱带回家。
2、公共浴池、泳池、桑拿
虽然水中传播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浴巾、座椅、拖鞋等没有彻底消毒,阴虱也有机会趁机“跳车”。一些公共场所清洁不到位,成了阴虱的温床。
3、亲密接触(不限于性行为)
家人之间的亲密拥抱、共睡一床,或者情侣之间的亲昵动作,只要有毛发接触,就可能导致传播。这也是为什么阴虱感染越来越“家庭化”的原因。
所以不是“脏”才会得阴虱,而是你可能不小心做了某些看似无害的日常行为。
很多人一听“阴虱”,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性病?”其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分类,阴虱并不属于法定性传播疾病。
虽然性行为确实是阴虱传播的高风险途径之一,但它本身不是性病,也不会像梅毒、淋病那样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
医生更愿意称它为一种寄生虫病,就像头虱、体虱一样,关键看你有没有及时识别并治疗。
得了阴虱,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剧烈瘙痒,特别是在阴毛区。除了痒,还有一些特征也很典型:
· 皮肤上有蓝灰色小斑点:这是阴虱叮咬后皮下出血的表现。
· 阴毛根部有小白点:其实是阴虱的卵,俗称“虱子卵”,有粘性。
· 局部红肿、抓痕,甚至继发感染:因为太痒,很多人会抓破皮,导致细菌感染。
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了阴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做皮肤镜检查。医生用放大镜一照,立马就能看见小虫子和虫卵,确诊非常快。
治疗阴虱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干净彻底”。
1、药物治疗
常用的是1%林旦乳膏、5%百部酊等外用药物,涂抹在患处,一般1-2次就能杀死成虫和虫卵。部分病例可能需要口服抗寄生虫药,如伊维菌素。
2、剃除毛发
这一步很关键,剃掉感染区域的毛发可以清除虫卵,防止再次孵化。尤其是男性阴毛区和女性私密部位,处理要彻底。
3、清洗和消毒
贴身衣物、床单、毛巾等都要用热水煮洗或高温烘干,因为阴虱卵对温度敏感,高温能彻底杀灭。
4、排查密切接触者
家庭成员、伴侣也要一起检查和治疗,否则容易反复交叉感染。
只要治疗得当,阴虱是可以完全根除的,但如果清洁不到位或者伴侣没有一同治疗,就可能反复发作。
你可能没意识到,一些现代生活方式也在“助长”阴虱的传播。
1、频繁出差、住酒店
酒店的床上用品、毛巾是否彻底消毒无法保证,阴虱可能就藏在你睡过的一张床单里。
2、共享经济盛行
共享健身房、共享汗蒸房、共享旅店……共享的背后也隐藏着共患风险。
3、私密处不剃毛反成“保护伞”
有些人追求自然,不剃除阴毛,结果让阴虱有了“生存空间”。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更适合虫卵孵化。
阴虱不是“脏病”,也不是“性病”。它的传播很容易发生在你不经意的日常中。得了不可怕,关键是及时处理、全方位清洁,防止反复感染。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阴部瘙痒、有虫卵,千万别讳疾忌医,也不要盲目涂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别让一个小小的寄生虫,毁了你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阴虱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中华皮肤科杂志,《阴虱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进展》,2023年5月刊
[3]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科普栏目,“阴虱,别再误会它了”,2024年12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