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初CD是分别研制的,两家互相不知道,也没有互通有无。然后索尼做出来脸盆那么大的盘,但是可以播放800分钟。飞利浦做出来直径11.5厘米的盘,可以播放60分钟。后来的合作成果,就是现在直径12厘米,可以播放74分钟的单层盘。国际数字音频光盘协会最后敲定,是19
CD是索尼和飞利浦发明的……就是现在这种主流12厘米光盘。其实这两家联合定制过很多后来被广泛使用的东西,比如CD、S/PDIF、NFC。
最初CD是分别研制的,两家互相不知道,也没有互通有无。然后索尼做出来脸盆那么大的盘,但是可以播放800分钟。飞利浦做出来直径11.5厘米的盘,可以播放60分钟。后来的合作成果,就是现在直径12厘米,可以播放74分钟的单层盘。国际数字音频光盘协会最后敲定,是1981年的事。
然后在1982年,索尼在本土市场发布了第一代CD播放机,型号是CDP-101,大概有一个普通手提公文箱大小。售价极其高昂,17万日元,大约等于当时的11000人民币。
1984年11月,索尼发布第一款便携CD机D-50,和现在的内置光驱大小相近,搭配巨大的外置电池,需要装带子背着出行。那个时候Walkman还是磁带机,这货的名称是Discman。不要看它大,在当时在那个时代里,绝对是划时代的靓。后边那一坨是电池,可以摘下来。
1984年,CD的产量只有黑胶的十分之一不到。随着CD的兴起,黑胶唱片产量开始下滑,1988年,CD的产量超过了1亿张。
1986年4月,索尼发布了D-55T。增加了FM AM电台功能,厚度31.9毫米,重量570克,仍然比较感人。
1988年11月,发布了D-150。这是CD播放机第一次把电池做到内部,不再需要外置电池。厚度也控制到了20.8毫米。这时的CD播放机真正成了移动随身听。白色款特别好看。
1989年8月,发布了新的Discman,型号已经到了D-350。支持光纤输出,首次配备了线控耳机,是索尼第一款支持数字输出的Discman。
1989年10月,Discman5周年纪念款,D-Z555。反正,总体来说配置完美,研发用心,功能繁多,是Discman里首屈一指的机型。到现在还有不少爱好者收藏着这只机子。
1991年的D-250S首次配备了防水外壳,作为运动型机,目标是冲浪、滑雪等户外用户。至于防震怎么样,没用过,不知道,估计不会太好……
1995年4月,发布了10周年纪念机型,也是第一款真正的轻薄Discman,著名的D-777。烤漆超薄机身、碳纤外壳、条形电池,超强的重低音。之后索尼的音质就开始有点一言难尽了。
1999年7月,发布了D-E01,走路人系列20周年纪念版CD随身听。做为Walkman问世20周年的纪念机型,也是Discman 15周年纪念机型,见证了那个世代的巅峰。
2001年的D-NS505G,通过内置加速度传感器自动调整防震参数,应该还是没什么用,带出去坐地铁公交,播放的时候震一下估计照旧划盘。这货另一面是有个拎手的,让我想起了后来运动手机W710那个臂挂带。
2004年12月,索尼发布了最后一款CD随身听,D-NE20。作为CD机20周年纪念机型,机身工业设计登峰造极,创下了最薄的厚度纪录,只有13.1毫米。
题外话…在1992年,深泽直人设计出了初代无印良品壁挂式CD机。这东西在当时居然很受本土用户欢迎。按正常逻辑来讲,用外放吧,那2W的功率能作甚。
但是这东西不断进化,畅销30多年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作为一个挂件,它是真的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大概和索尼AIBO存在的意义差不多吧,AIBO也是进化了20多年,仍然是那个呆样。
来源: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