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坦克支援战车可说是坦克的最佳拍档,支援战车内部狭小的空间,已经表明它已不是运兵装甲车,成为了无人机控制、垂直发射导弹和防控反制类型的前沿火力支援平台。不运人员,却搭载无人系统,还主导中远距离投送。
坦克100后出现的坦克支援战车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坦克支援战车可说是坦克的最佳拍档,支援战车内部狭小的空间,已经表明它已不是运兵装甲车,成为了无人机控制、垂直发射导弹和防控反制类型的前沿火力支援平台。不运人员,却搭载无人系统,还主导中远距离投送。
尾部约一半空间被一个长方形结构凸起占据,结合右置尾门设计,猜测该区域可能是垂发系统的隔舱,此前要么潜艇,要么重型防空平台才有,如今陆战装备也见类似装置,标志着我军将“火力前置,精准打击”理念彻底贯彻至火力最前沿。该垂发系统可发射巡航弹,小型防空导弹或装甲导弹。
该支援战车可在最前方坦克侦查的同时,在后方安全区实施超视距精确打击目标,真正实现看得见打的着。此时,主战坦克成前线尖兵,支援战车就是综合指挥所。支援战车顶部的独立小型相控阵雷达,在前方坦克周视摄像头、激光告警和被动探测模块加持下,使得支援战车成为搜索和火控一体化的平台。
顶部那块小型雷达为能够应对低空威胁而设,可以探测到FPV无人机、巡飞弹、直升机等“低慢小”来袭目标,配合精度360°稳定光电转塔,形成雷达发现-光电锁定-火炮拦截的闭环链路,因为有共享机制,并可实时接受前方主战坦克的战场图像和威胁预警,同时将自己无人机侦查结果回传坦克,构成双向信息融合网络,大幅提升整个突击编队的战场透明度、感知力。
火力支援战车装备一门35mm高平两用机炮,取代了传统的30mm机炮,显著提升了对空拦截效能。这种炮可发射AHEAD类编程空爆弹,在目标前方预设弹幕,极大提高命中概率。面对FPV或四轴无人机蜂群攻击,本机炮配合相控阵雷达火控系统,可在数秒内完成目标解算、弹道预测和多发齐射,形成密集拦截区,即便敌方使用抗干扰的光纤遥控无人机,战车也能通过硬杀伤手段予以摧毁。
此外,炮塔两侧配备激光压制与电子干扰装置,可对光纤无人机致盲或切断无线遥控信号,从而实现软硬结合,多层防御的能力。
车体右后方有一个可升降无人机收纳平台,车内则有收纳箱收纳这些无人机。平台中央有一小孔,是光纤或电缆通道,表明搭载的是一款抗干扰能力强的有线遥控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有三大优势,1、无限续航,电力与数据通过缆线传输,无需大电池;2、超低延迟与抗干扰,信号不依赖无线链路,难以被干扰或劫持;3、高带宽回传,可实时传回高清视频与传感器数据,支持AI自动识别威胁。
这款无人机可在静止或行进中起降,执行前沿观察、目标指示、毁伤评估等任务,使支援战车成为无人作战指挥中心。未来,支援战车更换模块,换装巡飞弹发射器或电子战吊舱,实现一车多能,任务可变,而垂直巡飞弹并未搭载在前方主战坦克上。发射后的巡飞弹可自主巡航,精确识别目标并实施自杀式打击,极大延伸了整个作战群体的作战半径。这一配置使火力支援战车成为前沿空中火力节点,与主战坦克协同实现侦-控-打-评闭环,显著提升合成突击单元的远程精确打击与反无人机能力。
这款火力支援战车协同最前方坦克作战,与主战坦克组成新型突击-支援双车组。主战坦克负责前出侦查、直瞄打击、主动防御,承担高风险接触任务,支援在安全后方操控无人机前出侦查,用垂发导弹远程精确打击,并提供防空掩护。两者通过高速战术数据互联,共享感知信息,形成前方看的清,后方打的准,空中防得住的完整作战闭环。火力支援战车不是步兵战车的简单替代,而成为一种全新的前沿火力与信息支援平台。是未来合成营连排级协同作战的大脑与长臂。
支援战车与前方主战坦克配合打法更适应城市战、复杂地形和无人机泛滥的现代化战场。这种火力支援战车的出现,标志着经过多次军改,中国军队已脱胎换骨,早已跳出步坦协同的传统框架,迈向“无人协同,信火一体,多域融合”的新时代。
阅兵上出现的火力支援战车方队由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为主抽组。这支部队是我军第一支摩托化部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一支数字化部队。这款战车能够远程快速部署、战役目标夺控、战术纵深突击、城市攻防作战、联合火力引导等作战任务。
俄乌冲突已三年,双方打生打死,采用百年不变的老套打法,挖堑壕、坦克突击充当护卫装甲,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未来的陆战,不是靠更多装甲,而是靠更聪明的系统,拥抱信息化,拥抱无人机,拥抱新科技。
从中国军队的平时磨砺中可以看出,中国军人挖空心思在钻研打赢。从蓝、红军对抗演练中,从红军对蓝军首领喊出的口号中可见一斑:活捉满广志。作为砥砺磨剑者,蓝军很好的担负起这一任务。只有蓝军一次次打败红军,才使得红军痛定思痛、发奋图强,把中国军队磨练成现在这样的铁军,成为威武之师、虎狼之师、文明之师。
来源:东风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