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哥,赵某又来店里闹了,您快来!”今年4月,安龙县公安局招堤派出所辅警王福材接到辖区化妆品店店主王女士的求助电话。作为当地第一批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的辅警,这样的纠纷求助,早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王大哥,赵某又来店里闹了,您快来!”今年4月,安龙县公安局招堤派出所辅警王福材接到辖区化妆品店店主王女士的求助电话。作为当地第一批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的辅警,这样的纠纷求助,早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赶到现场时,化妆品店内一片混乱,王女士与赵某正大声争执,经王福材耐心询问,事情的脉络逐渐清晰。此前,王女士向赵某借款5万元,后经赵某推荐,在某不知名平台购买了5万元茶叶。可茶叶到货后,王女士发现品质远低于预期,就想以此抵扣欠款,却被赵某拒绝。赵某坚持要求偿还现金,多次上门催讨无果后,便通过吵闹的方式施压,双方因此多次发生冲突。
“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先冷静下来慢慢说。”王福材先稳住双方情绪,随后分开沟通。对赵某,他明确告知上门闹事可能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对王女士,他帮其梳理借款与购物的关系,建议理性看待纠纷。
接下来几天,王福材主动跟进,多次上门沟通。最终,双方同意由法院裁决,这场反复发酵的矛盾终于平息。事后,王福材将此矛盾的情况说明、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等材料整理成卷宗上交司法所,按规定得到了相应金额的矛盾纠纷调解奖励补助。
这起纠纷的顺利化解,正是招堤派出所专职社区辅警“变身”人民调解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破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题,安龙县招堤街道积极探索新模式,在全县率先推出“专职社区辅警担任人民调解员”的举措。这些辅警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经群众选举后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此举不仅大幅缩短了矛盾纠纷处置时间、提高了化解效率,更从源头降低了矛盾升级为治安、刑事案件的概率,切实保障了辖区群众安居乐业,维护了社会安定有序。
在实践中,辅警调解力量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深度融入多元联动治理体系。各社区组建人民调解团队,辅警与社区工作者、司法专员、物业人员等互相帮扶、共享经验,遇到复杂问题时分工协作。同时,招堤派出所还联合多部门形成“调解-跟进-巩固”闭环,从多方面为群众提供后续支持,确保矛盾化解更彻底。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激发辅警参与调解的积极性,今年1月,招堤街道正式推行“矛盾纠纷调解奖励补助制度”。制度明确,调解员每次调解后,卷宗按标准分为“标准件”与“普通件”,由街道、司法部门联合发放不同金额奖励。该制度落地后,已有16名辅警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累计成功化解标准件纠纷89件。
“奖励制度让辅警调解员的主动性与责任心显著提升,更多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了化解。”招堤派出所所长杨剑说。
今年6月,王福材在辖区出租屋走访时,注意到居民陈女士总是独自带着两个未成年孩子操持家务。细问之下得知,陈女士的丈夫李某常年在外务工,与家人矛盾渐生。
“他很少主动关心家里,偶尔回来也不顾及孩子要上学,经常深夜带工友回家喝酒,吵闹声让孩子睡不好,我劝了几次,他还不耐烦,糟心得很!”陈女士道出了积压已久的委屈。
了解情况后,王福材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上在外务工的李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沟通,李某终于醒悟,主动向王福材表示会改正习惯,多给家里打电话、多关心妻儿。此后,李某家里的氛围渐渐温馨起来。
谈及“人民调解员”这一新身份,已扎根社区9年的王福材说:“现在更有归属感了!看着自己调解的纠纷一件件解决,群众真心实意说感谢,我干事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END-
作者:肖靖然
编辑:陈 星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