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中国以空前规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当全球目光聚焦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洪流时,日本政客却在靖国神社前鞠躬如仪,教科书里仍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为“南京事件” 。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想起金灿荣教授的话:真正的大国尊严,从不依赖他人的道歉。
2025年9月3日,中国以空前规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当全球目光聚焦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洪流时,日本政客却在靖国神社前鞠躬如仪,教科书里仍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为“南京事件” 。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想起金灿荣教授的话:真正的大国尊严,从不依赖他人的道歉。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署至今,日本政府的“道歉”已演变成一场荒诞的政治表演:
- 教科书的谎言工厂:东京书籍出版的历史教材将卢沟桥事变描述为“日中两军武力冲突”,帝国书院则用“南京事件”模糊大屠杀的暴行。2025年新版教材更声称“受害人数尚无定论”,试图将30万遇难者的鲜血稀释成学术争议 。
- 靖国神社的政治挑衅:自民党议员连续18年集体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25年8月15日当天,内阁官房长官甚至宣称“参拜是对英灵的敬意” 。这种行径,与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形成刺目对比。
- 慰安妇问题的死局:尽管“河野谈话”曾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但2021年日本政府竟将“随军慰安妇”定性为“不恰当表述”,强制修改教材 。韩国受害者金学顺老人直到离世,也没等来一句真诚的谢罪。
金灿荣教授的论断,有着坚实的现实支撑:
- 经济维度的降维打击:2025年中国GDP达19.81万亿美元,日本仅4.2万亿美元,差距扩大至5倍 。按当前增速,2035年这一比例可能突破10:1。日本经济界人士私下承认:“中国市场的一个喷嚏,东京股市就要感冒。”
- 军事博弈的质变:福建舰9月12日穿越台湾海峡时,日本自卫队紧急调动12架F-15战机监视,却在次日宣布追加2.3万亿日元防务预算购买无人机。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船已实现216天常态化巡航,日本渔船每闯入一次,就被驱离一次 。
- 科技领域的全面领跑:华为麒麟芯片突破3nm制程后,日本半导体设备商东京电子的股价暴跌17%。正如日经新闻所言:“当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领域建立优势,日本的‘技术立国’神话正在崩塌。”
面对日本的顽固,中国正以更智慧的方式捍卫尊严:
- 教育战场的攻坚战:教育部将南京大屠杀史实纳入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百人斩”“731部队活体实验”等核心证据。2025年暑期,全国1.2亿中小学生观看了纪录片《黑太阳731》,弹幕中“勿忘国耻”刷屏率达98%。
- 文化传播的立体化:国家公祭网日均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VR技术让全球网民可“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海外社交媒体上,#真实历史不容篡改#话题阅读量超20亿,日本右翼的狡辩在铁证面前不堪一击。
- 国际话语权的重构:中国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日军强征慰安妇”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联合韩国、朝鲜等受害国建立“东亚历史正义联盟”。2025年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三次提及历史问题,赢得76国领导人共鸣。
在今日头条等平台,网友的评论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 @铁血丹心:“以前总盼着日本道歉,现在才明白,当歼-20在钓鱼岛上空巡航时,比一万句‘对不起’都解气!”
- @历史的见证者:“建议把日本篡改教科书的证据刻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墙,让子孙后代看看侵略者的嘴脸。”
- @科技强国:“与其跟日本纠缠历史,不如把精力投入光刻机研发。等我们造出EUV光刻机,日本自然会低下高傲的头颅。”
金灿荣教授的观点,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清醒:一个国家的尊严,最终由实力定义。 当中国高铁驰骋欧亚大陆,当嫦娥六号登陆月球背面,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日本政客的小动作早已掀不起波澜。正如外交部所言:“我们欢迎日本正视历史,但绝不会为了所谓‘和解’而放弃原则。”
今日之中国,已无需通过他人的道歉来证明自己。因为我们深知:真正的胜利,是让曾经的侵略者,在历史的审判台前永远抬不起头!
互动话题: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对待日本的历史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金灿荣 #日本道歉 #历史真相不容篡改!
图文信息取材于网络,如有不妥或侵权责任,请联系我及时完善或处置。感谢支持和鼓励!
来源:执着的海风0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