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是否可以完全取代定制开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1:13 1

摘要:这段时间我和合作伙伴沟通互动比较多。有一个话题,我本来以为最近两年应该没人讨论了,没想到还有不少伙伴关注,这个话题就是——低代码是否可以完全取代定制开发。

本文作者:得帆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TO徐翔轩

这段时间我和合作伙伴沟通互动比较多。有一个话题,我本来以为最近两年应该没人讨论了,没想到还有不少伙伴关注,这个话题就是——低代码是否可以完全取代定制开发。

不卖关子,我答案是:不会,也不应该完全取代。

这个话题,在19年-22年,也就是低代码、无代码等概念、产品在国内突然蓬勃、并且投资比较火的时候,讨论比较多。当时,一些低代码、无代码领域厂商提出低代码取代传统开发、定制开发的说法。不少甲方客户和投资人也问过我相关问题,我的态度和答案和当下是一样的、是一贯的,也就是——不会完全取代。

为什么会有这个讨论,我觉得大致有3个方面:

首先,一些厂商主动引发焦虑。尤其是不少低代码、无代码领域的创业者,本身没有太多to B软件和服务经验,或者是互联网大厂直接入局,没有感知过to B软件的需求复杂性、决策复杂性和服务长周期性,面对客户、市场和投资人,他们更喜欢用高举高打的方式和略带夸张的理念,确实有点混淆视听和过于夸大。

其次,Gartner、Forrester等全球咨询机构对于低代码的前景比较乐观。在这些咨询机构的相关报告中,关于低代码产品演进、市场占有率和前瞻性等,给出了乐观的预测数据,动辄就说未来3-5年低代码开发占比要超过60%、70%。这虽是基于对未来的构想,但也推动了供需两端关于“取代”的预期。

第三,传统的定制化开发的确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效率偏低、交付周期长、成本(尤其是高变更情况)过高等。最近几年,数字化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CIO的感知更为迫切,也希望能尽快改善。再因前面2点原因,不少人误认为低代码、无代码产品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认为低代码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定制开发。核心要点有3个:

1低代码不是万能的,有其适合的场景,并非所有场景都合适

这是目前供需两侧的共识,尤其是得帆认可度高的低代码案例,都符合这个规律。我曾经深入研究过低代码适用场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视频或阅读底部的相关推荐文章。

倘若企业的年数字化需求点量化是100个,功能完备、久经验证的低代码平台大致能搞定其中的40个,另有30-40个可以基于商业软件二次开发,还有30-40个需要通过定制开发方式解决。

2深度定制的核心系统,继续保留定制化二次开发是稳妥的举措

这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或业务领域比较多见。例如:金融行业的各类系统,尤其银行、保险、证券企业的各类核心系统,多年前定制开发,持续运维和扩展,未来会继续走定制开发的方式,完全颠覆重构不可取。

再有像已深入嵌入生产过程的早期MES系统、部分行业深度定制开发的ERP系统等,在没有明显的业务变革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基于其他技术手段、工具进行重构。不过结合低代码进行必要的解耦和长尾需求实现,是可取的。

3低代码和定制开发能够融合,完善的低代码产品可以基于原生的开发方式进行扩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互相补充

关于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因为需求本身会变化,一开始基于无代码配置的系统,可能随着需求的变化,会有突破无代码配置边界或定制开发更为合理的情况。所以,如果低代码平台能够基于原生开发的方式进行前后端的扩展,并且扩展的内容能够沉淀到平台上,供未来复用,是最好的。也就是低代码开发和传统开发融合的模式、两者互相赋能和补充。

再次回到这个问题,完整表达我的观点:

低代码对于甲方IT团队和部分乙方实施公司,是必须的,但低代码并不会完全取代定制开发。

来源:得帆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