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推普周】智媒传播助推普 乡村振兴探新途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系列活动扫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1:45 1

摘要:“这是兴义矮脚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系列活动现场,几位学员正围着一台手机支架,轮流模拟直播带货。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老师在一旁适时指点:“注意一下平翘舌音,语速可以再慢一点,重点突出产品的优势

《贵州教育报》9月15日A02版

“这是兴义矮脚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系列活动现场,几位学员正围着一台手机支架,轮流模拟直播带货。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老师在一旁适时指点:“注意一下平翘舌音,语速可以再慢一点,重点突出产品的优势。”

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的“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系列活动的缩影。

2025年5月至8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以“智媒传播助推普 乡村振兴探新途”为主题,聚焦全省9个市(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深入开展“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程度和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推普志愿者为小学生发放普通话推广宣传手册

“平翘舌音一直是我的难点,老师教的小技巧,比自己琢磨半天管用多了!”在黔东南州从江县的“普通话+语言提升”培训班上,学员兴奋地分享着培训收获。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培训团队在从江县占里村侗族鼓楼里与寨子里的侗族村民进行现场交流,带领他们用标准普通话诵读经典古诗词的同时,引导他们将“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翻译为侗语,以便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深入到侗乡村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系列活动诵读展演

在黔南州荔波县,“普通话+特色讲解”培训紧密围绕小七孔景区展开。“大家讲解时,要把‘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这种画面感用语言传递出去,表达清晰的同时注意放缓语速。”授课老师指导学员在确保发音规范、语速得当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营造画面感,用标准普通话讲好荔波故事。

在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学员们跟着老师学习短视频拍摄构图、后期剪辑技巧、视频配词解说。“普通话+宣传技能”培训为当地培育宣传骨干,记录村寨文化。培训结束时,学员们提交的短视频作品成了宣传家乡的鲜活素材。

推普志愿者为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培训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聚焦乡村教育、人才、产业和文化等领域,结合示范点实际情况,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积极开展“普通话+”相关能力培训,助力乡村特色文化和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教育和人才工作。

通过组织开展“普通话+语言提升”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行业及学校教育领域为主的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开展专项培训。目前,基地已在黔西南州兴义市、黔东南州从江县等3个示范点完成3个培训班的“普通话+语言提升”培训。

组织开展的“普通话+直播带货”培训,面向乡村青壮年劳动力、电商主播等群体,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农产品销售能力,助力产业振兴。目前,已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和晴隆县、六盘水市钟山区、铜仁市碧江区、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和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等6个示范点完成6个培训班的“普通话+语言提升”培训。

组织开展的“普通话+特色讲解”培训,以了解本地村寨历史、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村民群体为主,选拔当地青年,经过培训后为当地特色村寨做好对外宣传。目前,已在黔西南州晴隆县、黔南州荔波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等3个示范点完成3个培训班的“普通话+特色讲解”培训。

组织开展的“普通话+宣传技能”培训,以愿意留在乡村、服务乡村的宣传骨干群体为主,教授图片、短视频拍摄和制作,为当地培育宣传骨干,记录村寨文化。目前,已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和晴隆县、黔南州荔波县、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和铜仁市碧江区等6个示范点完成6个培训班的“普通话+宣传技能”培训。

宣传技能培训

同时,还开展了“普通话+”文化宣传及展演活动,以“花溪诗会 经典润乡土”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文化演出,目前,已在黔东南州从江县、六盘水市钟山区、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和黔西南州晴隆县4个示范点完成“花溪诗会 经典润乡土”现场演出4场,生动呈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同时,有力推动中华语言文化传播和中华经典作品的传承。

从课堂上的发音练习,到直播间里的带货实战;从经典诵读的文化熏陶,到宣传片里的乡村新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程度和质量,助力乡村振兴,让语言的力量在黔贵大地上结出更多硕果。

贵州教育报记者 肖知潞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