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国,子女18岁后爸妈就不管他们了?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实际上,从娃进Day care到成年工作,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也是操碎了心。8月25日,《华尔街日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她今年7岁。她的父母正在攒钱,等她30岁的时候养活她》,内容如下。
在美国,子女18岁后爸妈就不管他们了?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实际上,从娃进Day care到成年工作,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也是操碎了心。8月25日,《华尔街日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她今年7岁。她的父母正在攒钱,等她30岁的时候养活她》,内容如下。
在美国,养育孩子的成本早已不再局限于18岁之前。Leza和AnthonyDieli夫妇就是典型例子。他们为7岁的女儿Zoey每月存下1000美元,这笔钱不是为了大学学费或夏令营,而是为了在她成年后作为“独立成人”的生活支持。Leza的亲身经历让她深知年轻人在起步阶段的艰难——她大学毕业时正逢2007-09年的经济衰退,工作不顺心,还背上了信用卡债务。她希望Zoey能有更多选择,不必重蹈她的覆辙。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根据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约60%的美国父母在过去一年中为18至34岁的成年子女提供了经济支持。无论是房租、债务还款,还是日常开销如买菜,父母的资助无处不在。国家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报告也显示,三分之一的年轻千禧一代购房者得到了家人或朋友的首付资助。甚至有些父母会为孙辈支付托儿费用、帮子女修房顶,甚至资助度假开支。一位财务顾问提到,他认识一位40岁的女性至今还在用父母的手机套餐!
这种支持的背后,是美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与1980年相比,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美国人收入增长了18%,但住房成本飙升了400%以上,医疗费用上涨近700%,学费和托儿费用更是暴增10倍以上。年轻人面临的租房压力、大学债务和入门级工作的稀缺,让父母不得不伸出援手。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市财务顾问Patrick Huey表示:“现在的父母更愿意提供帮助,因为需求也更大。他们看到子女的困境,觉得自己有能力帮一把。”
Zoey一家三口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接受一个新观念: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不仅不丢人,反而可能是必要且有益的。Leza和Anthony夫妇在Zoey5岁时就开始为她存钱,最初每月几百美元,现在增加到1000美元,计划随着收入增长继续提高。他们还为Zoey的大学学费另设了储蓄账户,并通过控制生活开支来保证储蓄力度。Leza曾询问家人,如果能在上私立学校和成年后每月收到一笔钱之间选择,他们会选哪个?答案毫不意外:大家都想要钱。
这种提前规划的理念正在改变传统的财富传承方式。过去,美国的财富通常在父母去世后以遗产形式传给子女。但现在,许多父母选择在自己活着时就提供帮助。丹佛地区的Kyla Holcombe夫妇为三个孩子各开设了经纪账户,存下几千美元,还计划从其他投资账户中取出资金,帮助子女支付婚礼或购房费用。他们的想法是:“与其等到去世后留遗产,为什么不在子女更需要的时候帮他们一把?”
尽管为成年子女提供支持逐渐被接受,但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轻松负担。许多美国父母在支持子女的同时,也面临自身的经济压力。克利夫兰附近的高中教师Melinda Cales就是一例。她为24岁的女儿Peytin支付房租、车贷和社区大学的学费,但这些额外开支让她自己的预算捉襟见肘。她推迟了度假计划,还将每月退休储蓄减半。Peytin在疫情高峰期高中毕业,进入成年的过渡比预期艰难。Melinda观察到,她学校里的许多毕业生也面临类似困境,难以负担大学或找到工作。
美国父母的这些经历,与中国父母的付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父母常常为子女买房、资助婚礼,甚至在孙辈出生后帮忙带娃。美国父母同样在子女成年后继续操心,从支付房租到帮买房首付,再到为孙辈的托儿费用买单。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爱与支持都跨越了文化和国界。
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始终在为子女的未来操心。他们或许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心意上并无二致。正如Leza所说,她希望Zoey能有更多选择,而这正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无论子女是7岁还是30岁。
来源:小楼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