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赴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与党日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背包里的大思政课”,通过实景、实物、实情开展知行课堂,让师生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重温历史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唐思易)日前,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赴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与党日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背包里的大思政课”,通过实景、实物、实情开展知行课堂,让师生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重温历史,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
师生们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认真聆听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并参观了陵园内附属纪念馆里的文物展品。徐一卯老师为师生们讲述了老八路徐鲲的抗日故事,徐鲲同志用一生的选择与实践证明如何将个人的成长轨迹融入民族救亡的征程,如何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延超在听完讲述后感慨道:“这样的现场教学极具感染力,今后要将更多红色故事融入学生日常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学生们实现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的有机融合,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天津理工大学着力推动革命文物特别是抗战文物资源赋能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以“背包里的大思政课”形式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使学生们通过“走、看、听、讲”等多样形式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下一步,天津理工大学将持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深化“背包里的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知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天津教育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