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诊中,医生常遇到一些患者:口腔发干、喉咙沙哑,以为是“上火”,结果却是过度漱口惹的祸。不少人坚持用盐水漱口,却从未真正了解它背后的变化,更不清楚哪些人不适合这样做。
秋冬交替之际,喉咙不舒服成了不少家庭的“常客”。厨房里的一撮食盐被频繁端上浴室——盐水漱口,成为了许多人口中传颂的“万能偏方”。
但问题是,这种做法真的适合天天坚持吗?是否人人都能受益?咽喉真的会因此变健康,还是正在悄然改变?
门诊中,医生常遇到一些患者:口腔发干、喉咙沙哑,以为是“上火”,结果却是过度漱口惹的祸。不少人坚持用盐水漱口,却从未真正了解它背后的变化,更不清楚哪些人不适合这样做。
盐水漱口的确有其医学根据,但凡事过犹不及。尤其当这种行为成为“每日必修课”时,咽喉组织可能正在经历5种悄然的变化,部分甚至会影响免疫防线。
咽喉黏膜的屏障功能可能被削弱。盐具有一定的渗透压,能帮助清理口腔的细菌和分泌物。但若浓度高或频率过密,会导致局部黏膜表层细胞脱水、收缩甚至破损,从而使原本坚固的“第一道防线”变得脆弱。
正常菌群可能被打乱。口腔和咽喉并非“无菌地带”,我们日常健康状态下,靠的是共生微生态维持平衡。
高频次盐水漱口会无差别杀灭细菌,结果导致益生菌减少,有害菌乘虚而入,引发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等反复发作。
第三种变化是喉部干燥感增加。医生在临床中发现,一些长期坚持早晚用盐水漱口的患者,经常主诉“喉咙紧”“总想清喉咙”。
这是因为盐水破坏了咽部微环境的湿润机制,使得局部黏膜长时间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第四,声带可能受到慢性刺激。对于教师、主播等需用嗓频繁的人群来说,漱口虽可清洁,但若刺激过强,反而损伤声带表面的柔软组织。
久而久之,出现声嘶、发音疲劳,甚至诱发声带小结或息肉。
第五种变化是本就存在的慢性咽炎可能被加重。很多人以为盐水能“消炎”,却忽略了慢性咽炎的本质是黏膜长期受损后的修复性反应。
此时再用高浓度盐水刺激,只会雪上加霜。医生曾接诊一位50多岁的女性,因“坚持盐水漱口十年”,最终发展为咽部纤维化,吞咽困难。
盐水漱口并非人人适用,也不是天天都要做的“保健任务”。正确的方法应是:偶尔使用、浓度适中、避免空腹和睡前操作。一般建议使用0.9%生理盐水浓度(1升水中加入约9克食盐),过浓反而伤身。
部分人群更应慎用盐水漱口。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摄入高浓度盐分,即使不吞咽,也可能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加重血压波动。
而干燥综合征、老年人、儿童等唾液分泌本就不足者,使用盐水后易造成口干加剧,影响饮食与睡眠。
国外的研究也提示,过度依赖盐水并不能明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反而在部分亚洲国家因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细菌耐受性上升、局部炎症反复。
在医生看来,盐水漱口更适合短期使用,比如术后恢复、感冒期间、牙龈炎急性期等,而不是作为日常保健的“万能钥匙”。像刷牙一样坚持终身使用,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有些人喜欢在热水中加入粗盐、海盐,认为“天然无污染”。但医生提醒,未经处理的粗盐中可能含有杂质或重金属,尤其对咽喉黏膜是额外负担。温水+精制食盐才是更安全的选择。
从中医角度讲,咽喉为“肺之门户”,气道畅通靠的是润而非燥。而盐为寒性,久用易损阳气,体寒、胃虚、易咳者慎用,否则不仅咽干,还可能引发腹泻、消化不良等连锁反应。
医生还特别强调一个被忽视的细节——用力过猛的漱口动作。很多人以为“力度越大越干净”,但这种方式容易将表层黏膜震荡损伤,甚至诱发咽反射紊乱,出现恶心、干呕等症状。
保持咽喉健康,真正靠的是科学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量饮水、避冷避燥,远比天天漱盐水有效。医生门诊中观察到,那些长期咽喉健康的人,大多生活节奏平和、饮食清淡、烟酒不过量,而不是依赖某种“神操作”。
也有不少患者问到,是否用生理盐水喷雾更安全?医生指出,生理盐水喷雾适用于短期湿润鼻腔或咽部,但若使用频率不当,仍可能引发微生态失衡。无论哪种形式的“盐水保健”,都不应长期依赖。
健康不是靠一种方法维持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综合管理。盐水漱口本身没有错,但错的是长期滥用、不分人群、不讲方式。医生提醒:如果已经出现咽喉不适、干痒、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而不是盲目加大“盐水剂量”。
你是否也在坚持盐水漱口?你是否也曾把它当作“万能良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看似简单却可能“过火”的养生方式。
[1]张慧琴,李永刚.盐水漱口对慢性咽炎患者疗效的影响与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3,31(10):879-882.
[2]王晓丽,刘志宏.口腔盐水护理频率与口腔微生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5):377-381.
[3]陈兰,赵明.盐水漱口在不同人群中应用的适宜性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25,52(7):1236-1240.
来源:杨医师健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