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大战”闹得满城风雨,热搜霸榜,流量冲天。更有趣的是,一贯特立独行的胖东来老板于东来也跳出来力挺西贝,说在西贝、海底捞能吃得放心。这一番表态,让事件热度再上新台阶。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大战”闹得满城风雨,热搜霸榜,流量冲天。更有趣的是,一贯特立独行的胖东来老板于东来也跳出来力挺西贝,说在西贝、海底捞能吃得放心。这一番表态,让事件热度再上新台阶。
9月10日下午,罗永浩微博发文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短短一条微博,不到几天,点赞破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轻松破亿。
西贝自然坐不住了。如今“预制菜”这三个字,简直成了餐饮企业的核弹,一旦被贴上,形象就很难洗白。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上阵,开发布会否认预制菜,强调“预制菜是有国家严格定义的”,还把罗永浩的菜单晒了出来。甚至全国门店都推出“罗永浩菜单”,让顾客现点现试。
贾国龙更是放话,三次强调“一定会起诉罗永浩”,还承诺西贝370家门店全部后厨、原料、工艺彻底开放,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参观,只需穿戴好装备,员工全程陪同。
证据拉满,争议升级
面对西贝的连环回应,罗永浩更是火力全开,连发二十多条微博,各种细节、槽点、网友观点轮番上阵。他甚至悬赏10万元、抽送iPhone,征集法律有效的“西贝用预制菜”证据,核心诉求也很明确——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要求明码标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9月12日,罗永浩再次声明,自己不是针对西贝或者贾国龙,只是希望借机推动预制菜行业的透明化。而西贝也没闲着,直接在公众号公布“罗永浩套餐”全部13道菜的工艺指导书,强调后厨全面开放接受监督。
预制菜的界限,到底在哪?
其实,罗永浩的质疑本质上是“贵但性价比低”,还吐槽“菜量太少”。西贝回应则是“优质平价,定价合理”,还搬出利润率和原材料、人工成本数据。价格贵不贵,见仁见智。毕竟商场店的成本和街头小馆完全不同,网友吐槽贵,逻辑上也没问题,但横向比同行,西贝的定价并未离谱。
关键争议还是“预制菜”的定义。罗永浩认为,只要不是现场制作、口感像加热品,就算预制菜,比如“现烤羊排的皮竟然是不脆的”。西贝则搬出国家标准,坚称“中央厨房预加工不等于预制菜”,最后一步炒制在门店,按照政策就不是预制菜。
贾国龙还特意科普,“预制是预加工,预制菜是熟食加热即食”,强调两者不是一回事。
这其实反映出行业标准和消费者常识之间的巨大落差。消费者想要的是“现炒现做”,而企业需要的是“标准化和效率”。正因为如此,才有网友调侃:要吃小炒肉,难道得从杀猪开始?
比起“预制菜”的争议,西贝真正的底气其实是“儿童乐园”这个护城河。早在2017年,西贝就开始深耕儿童餐赛道,提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2024年,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透露,全年接待了640万名儿童,换算下来,平均每46个孩子就有一个吃过西贝。
西贝门店的儿童服务非常细致:排队送气球、点餐发小零食、播放动画片、菜单像绘本,临走还能赢玩具。数据显示,2019到2022年间,西贝儿童餐营收逆势增长415%,家庭客群占比达到65%,周末高峰时段家庭消费高达78%。
西贝早就把品牌定位从“西北菜”转型为“家庭欢聚餐厅”,对标家庭年收入40万以上的中产群体。很多网友吐槽西贝贵,可能本来也不是它的目标客户。
毕竟,能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味道不踩雷的餐厅,并不多见。
来源:BOSS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