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桦南县委政法委“三剂良方”让法走进生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17:33 1

摘要:民主与法制讯(记者王立三 □孙大连 通讯员侯月华 于智源)作为扫黑除恶斗争的法律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如何从条文落地为群众可用的“法律武器”,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委政法委创新推出“三措三化”工作法,以“统筹联动制度化、宣传对象精准化、传

民主与法制讯(记者王立三 □孙大连 通讯员侯月华 于智源)作为扫黑除恶斗争的法律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如何从条文落地为群众可用的“法律武器”,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委政法委创新推出“三措三化”工作法,以“统筹联动制度化、宣传对象精准化、传播矩阵立体化”破解基层普法难题,推动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截至目前,桦南县群众对该法知晓率达98.5%,扫黑除恶工作满意度达98%,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联动制度化:打破“单打独斗”,构建“集团作战”新格局

针对基层普法“责任散、力量弱”的痛点,桦南县以制度为抓手,凝聚多方协同合力。桦南县委政法委定规明责,破解“无序推进”难题。桦南县委政法委率先出台《桦南县关于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八个一”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宣传“时间表”“路线图”与“责任链”,将任务按领域分解至乡镇、社区、行业部门,形成“乡镇有抓手、社区有举措、单位有动作”的闭环机制,改变了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粗放模式。同时,桦南县委政法委分层强能,夯实“骨干支撑”基础。桦南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在党校开展专题培训,实现120余名中青年科级干部全覆盖,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律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能力;同步推动19个县直部门、12个乡镇、3个社区管委会落实“十进”(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责任,累计开展活动200余场,构建起“各司其职、同向发力”的协同体系。

宣传对象精准化:告别“大水漫灌”,实现“靶向普法”新突破

桦南县委政法委摒弃“一刀切”的宣传模式,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定制内容,让法律知识真正“对味管用”。桦南县委政法委聚焦“关键少数”,强化履职能力。桦南县委政法委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纳入30个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通过“专题讲座+知识测试”双向发力、以考促学,推动党员干部从“知法懂法”向“用法善用”深度转变,切实提升依法打击有组织犯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实战能力,为常态化扫黑除恶、筑牢安全稳定屏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同时,桦南县委政法委面向“广泛多数”,贴近群众需求。桦南县委政法委发动8000余名网格员、志愿者化身“百姓宣传员”,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软暴力”催收、村霸欺行霸市等身边案例,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5万余份、开展讲座30余场次,直接覆盖群众超15.3万人次,形成了“个人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链式传播效应。正如铁东社区居民张先生所说:“以前觉得黑恶势力离自己很远,现在知道遇到问题,这部法能帮我们撑腰。”

传播矩阵立体化:摆脱“单向宣讲”,打造“永不落幕”新课堂

桦南县委政法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让普法宣传融入日常生活,避免“一阵风”式传播。桦南县委政法委线下“沉浸式”覆盖,让法律“看得见”。桦南县委政法委在桦南县主干道、广场等重点区域悬挂横幅460余条,设置展板30块,利用40余处LED屏24小时滚动普法内容;组建流动宣传队深入商超、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21次,提供法律咨询440余人次,实现群众“出门见法、驻足学法”。同时,桦南县委政法委通过线上“可视化”解读,让法律“易传播”。桦南县委政法委制作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通过“以案释法”将晦涩条文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觉课”。桦南县委政法委依托“两微一端”推送动漫、短视频等通俗内容33次,总阅读量超10万次,打造随时随地可学的“法治云阵地”。桦南县委政法委结合“大美桦南”地方品牌,将普法融入公益宣传、文化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感染力,让法治理念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同”。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知道’这部法律,更要让他们‘听懂、会用’,让每一位群众都成为扫黑除恶的‘千里眼’‘顺风耳’。”桦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刘臣表示,桦南县将持续优化普法宣传模式,推动《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常态化、长效化,以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平安,为基层法治宣传与社会治理融合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编辑:袁成亮

来源:民法黑龙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