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狼疮背后的“炸弹”:免疫抑制治疗中突发脾破裂 | 病例分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9:08 1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累及多器官,而自发性脾破裂作为其罕见并发症,虽发病率低却可能危及生命。本文报告了一例27岁女性SLE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发生非创伤性脾破裂并表现为少量凝血性腹腔积血的病例,旨在为这一罕见并发症的临床

前情提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累及多器官,而自发性脾破裂作为其罕见并发症,虽发病率低却可能危及生命。本文报告了一例27岁女性SLE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发生非创伤性脾破裂并表现为少量凝血性腹腔积血的病例,旨在为这一罕见并发症的临床识别与诊疗提供参考。该病例中,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急性盆腔疼痛,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确诊,最终通过脾切除术控制出血,其诊疗过程凸显了SLE患者中此类并发症的特殊性与诊断挑战。

患者基本信息

27岁,女性。

基础疾病:4年前确诊SLE,诊断依据包括特征性蝶形红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第1小时42mm,正常≤30mm)、血清学标志物(抗DNA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和抗磷脂抗体阴性,CH50补体水平及其组分无显著降低。

家族史:无特殊医疗或手术家族史。

治疗史:一直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病情稳定。

临床表现

症状:突发盆腔疼痛,无月经延迟。

体征:轻度下腹部压痛,无腹膜炎体征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发热,一般状况稳定。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血红蛋白(Hb)12g/dL,血细胞比容(HCT)37%,白细胞计数(WBC)6,000/μL,血小板计数(PLT)253,000/μL。

血浆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2mIU/mL(正常范围),排除妊娠相关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发现少量半游离、细回声的腹腔积液,位于道格拉斯窝、肝脾周围区域和结肠旁沟,宫内节育器在位,无子宫或附件病变。

增强CT扫描:证实少量腹腔积血,脾周有血凝块形成,符合自发性脾破裂;无活动性造影剂外渗,排除持续性高压血管损伤。

图1:混合型腹腔积血,游离于腹腔非下垂部位,并沉积于道格拉斯窝(白色箭头所示),同时可见高回声宫内节育器在位(橙色箭头所示)

图2:注射后的轴位扫描,位于结肠系膜上下方,显示游离的肝周腹腔积血(白色箭头)、盆腔内沉积的血凝块(橙色箭头),以及脾脏包膜内血肿(白色圆圈)

治疗与手术

手术方式:因怀疑内出血,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所见:确认腹腔积血,出血来源为脾脏部分包膜剥脱;脾脏外观正常,无脾大或明显病理异常。

治疗措施:为控制出血并预防进一步并发症,行脾切除术。

病理与术后评估

病理检查:切除的脾脏病理检查显示脾实质结构完整,无恶性肿瘤、肉芽肿性疾病或梗死证据。

图3:脾脏组织切片显示,未发现与潜在病理相关的明显结构异常

术后评估: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脾破裂的原因(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近期感染等),进一步支持了SLE相关自发性脾破裂的诊断。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支持SLE诊断,就诊时无明显血液学或补体异常,与急性发作前稳定的免疫抑制治疗管理情况一致;无脾大或明显结构异常,提示SLE中微观变化可能导致脾脏脆弱性增加。

病例总结与思考

该病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发生的自发性脾破裂,表现为少量凝血性腹腔积血,凸显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损害脾脏止血、免疫和过滤功能,对功能和生命预后构成风险,尤其是在突发、大量腹腔积血的情况下,且虽典型为急性表现,但也可能出现进行性形式,止血性脾切除术仍是确定性治疗。

该病例突出了SLE患者脾破裂诊断的挑战性,需结合高度的怀疑、临床、放射学和手术发现,才能及时干预并获得良好结局。

参考文献:Bigi S, Adnor S, Chahbi Z, et al. 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rare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pathophysiological insights. Radiol Case Rep. 2025;20(5):2450-2453. Published 2025 Mar 8. doi:10.1016/j.radcr.2025.01.10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