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2025 高考作文题的命题之道及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指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9:13 1

摘要:2025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两套作文题,以 "读写共生" 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命题形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数据显示,全国卷考生中近 80% 认为题目 "有话可说但写好不容易",这种 "低门槛、高区分" 的特点,恰恰体现了语文教育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本位"

2025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两套作文题,以 "读写共生" 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命题形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数据显示,全国卷考生中近 80% 认为题目 "有话可说但写好不容易",这种 "低门槛、高区分" 的特点,恰恰体现了语文教育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本位" 的转型。以下从命题实践、教育价值、未来趋势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教学备考提供参考。

一、读写结合的双重实践路径

全国卷 I 的 "民族魂" 命题,将老舍《鼓书艺人》的苦难叙事、艾青《我爱这土地》的家国情怀、穆旦《赞美》的民族觉醒三重文本并置,构建起立体的阅读 - 写作空间。考生需先在阅读中提炼 "苦难中的坚韧"" 平凡中的伟大 "等核心意象,再通过议论、记叙或抒情等文体转化为个性化表达。如艾青" 嘶哑的喉咙 "这一意象,既要求考生理解其象征的民族抗争精神,又需在写作中通过具象化场景(如抗疫志愿者的坚守)实现现代性转化。这种设计正如叶圣陶所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

全国卷 II 的 "梦的赠予" 则另辟蹊径,将张若虚 "昨夜闲潭梦落花" 的个体生命感悟、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精神追求、陆游 "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家国情怀进行时空对话。考生需在阅读中把握 "梦" 的三重境界:从个人情感到精神超越,再到社会责任。写作时既要像李白诗中那样 "因梦生情",又要像陆游词里那样 "以梦明志",最终通过 "赠予" 这一行为,将个体之梦融入时代洪流。这种 "阅读经典 - 解构意象 - 重构表达" 的路径,完美诠释了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治学真谛。

二、命题改革的三重合理性逻辑

从教育哲学层面看,读写结合暗合 "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认知规律。全国卷 I 要求考生在阅读中完成 "民族精神谱系" 的建构,再通过写作实现 "精神基因" 的代际传递,这种 "文化编码 - 解码 - 再编码" 的过程,正是语文核心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 的生动实践。试题中老舍笔下 "开不了口" 的细节,既是文学审美体验的触发点,也是情感共鸣的催化剂,使写作真正成为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生命表达。

从评价功能看,这种命题有效规避了 "套作" 顽疾。2025 年考生反馈显示,85% 的人认为 "无法直接套用模板"。全国卷 II 要求考生将古典诗词中的 "梦" 意象与 "中国梦" 进行创造性转化,既需要扎实的阅读积累,又考验思维的创新性。这种 "基于阅读的写作",使评价从 "记忆再现" 转向 "素养表现",符合新课标 "以考促教" 的改革导向。

从时代需求看,读写结合回应了数智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全国卷 I 强调 "情感体验、积淀沉潜、实践参与" 等 AI 难以替代的品质,全国卷 II 通过 "梦的赠予" 引导考生思考个体与时代的关系,这些设计都在培养 "数字原住民" 的人文底蕴。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

三、2026 年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26 年高考作文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主题深化,从 "文化传承" 向 "文明互鉴" 拓展,可能涉及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叙事 " 等议题;二是形式创新,可能引入多媒介阅读材料(如短视频、数据图表),要求考生在分析信息后进行应用写作;三是思维升级,强化辩证思维考查,如 "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 科技发展的伦理边界 " 等二元对立议题。

针对这些变化,备考需构建 "三维训练体系":

阅读筑基:建立 "经典文本 + 时评素材" 的双轨阅读机制。每日精读 1 篇《人民日报》评论,每周研读 1 部文学经典(如《乡土中国》《平凡的世界》),并进行 "文本 - 现实" 关联训练。例如阅读《鼓书艺人》时,可引导学生对比当下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培养 "以古鉴今" 的思维能力。

思维建模:重点训练 "意象转化"" 情境迁移 ""辩证分析" 三种能力。以 "梦的赠予" 命题为例,可设计 "古典诗词中的梦 - 现代科技中的梦 - 个人成长中的梦" 三级思维支架,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论证逻辑。

实战演练:开展 "真题 - 模拟题 - 原创题" 的螺旋式训练。每月完成 1 篇真题升格训练,每季度进行 1 次跨学科写作(如结合历史学科 "丝绸之路" 进行文化传播主题写作),并尝试模仿命题思路设计原创题目。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2025 年高考作文的 "读写共生" 改革,恰似在语文教育的土壤中埋下一粒种子。当学生学会从《鼓书艺人》的苦难叙事中看见民族韧性,从 "铁马冰河" 的梦境中听见时代召唤,语文便真正成为了培根铸魂的精神家园。正如艾青在《诗论》中所言:"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是给理想世界的情书",这种通过读写传递的精神力量,终将在时代的沃土中生根发芽,长成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

来源:煜祺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