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如何解锁候鸟“越冬秘籍”?

摘要:在候鸟越冬期间,给鸟类做环志是实施候鸟迁徙研究最有效的手段。在云南的拉市海湿地,趁着大批越冬候鸟陆续抵达,科研工作者也抓紧开展候鸟环志工作。

作为候鸟越冬的主要栖息地

冬季的云南

每年都会迎来大量候鸟

如何准确掌握候鸟迁徙过程?

怎样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我们一起了解

云南如何解锁候鸟“越冬秘籍”

↓↓↓

“身份证”安排!

准确掌握迁徙过程

在候鸟越冬期间,给鸟类做环志是实施候鸟迁徙研究最有效的手段。在云南的拉市海湿地,趁着大批越冬候鸟陆续抵达,科研工作者也抓紧开展候鸟环志工作。

在云南丽江的拉市海高原湿地,科研人员正在对一只灰鹤进行身体数据测量和采样,再给它安装上卫星定位追踪器。携带上卫星定位追踪器后,科研人员就能准确获取这只灰鹤在迁徙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此次候鸟环志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开展。科研人员表示,给候鸟安装环志要使用安全方法捕捉候鸟,根据不同的体形、生活习性等,给候鸟佩戴不同规格的卫星定位追踪器;这样能准确收集到候鸟迁徙、中转、越冬、繁殖、分布、健康状况等数据,为管护机构在管理决策、科研监测、栖息地修复等方面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这次环志工作将对灰鹤、灰雁、斑头雁等1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50多只候鸟进行迁徙追踪和采样检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伍和启:“这些区域的水鸟来自哪里、去向何处,这些问题我们都还不清楚。所以今年冬天,我们就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环志,能够解答上述的一些疑问,能够为我们拉市海湿地跟国内,甚至国际上其他的湿地之间建立联动。”

保护监测“双管齐下”

全力守护候鸟“天堂”

作为东方白鹳、彩鹮、鸳鸯和乌雕等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家园之一,大理剑川剑湖国家重要湿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剑湖湿地管护局积极采取生态保护与监测的“双管齐下”措施,全力守护这片候鸟“天堂”。

在生态保护方面,管护局与多部门携手构建的生态综合执法机制成绩斐然。过去一年里,管护局联合公安、农业、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多达600余人次,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70余次。在执法进程中,查获非法捕捞网具如“迷魂阵”“地笼”等400余个。同时,积极推行边执法边普法,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2000份,向周边居民与游客普及湿地保护法规,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每年例行的封湖禁渔期(4月1日—7月31日),全面取缔养殖网箱、“迷魂阵”“地笼”等非法捕捞设施,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此外,一系列绿色产业项目的引进以及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推进,使得湿地面积逐步恢复,水域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候鸟打造了更加广阔、和谐的栖息家园。

在生态监测领域,管护局同样不遗余力。专业的候鸟监测科室负责全年开展巡护监测工作,他们详细记录候鸟的迁徙时间、数量变化以及栖息地使用情况等关键信息,为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与决策依据。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更是如虎添翼。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户外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实现了对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活动的实时、全方位监测。

科研合作与研究工作也在持续深入。管护局积极组织各方科研力量,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通过深入探究湿地生态演变规律、鸟类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需求等核心问题,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监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撑,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前瞻性的保护策略与监测方案。

智慧系统保驾护航

让候鸟“吃饱吃好,住得安全”

每年迁徙季,黑颈鹤矫健的身影总能吸引很多人注意。

位于云南昭通市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不仅是我国黑颈鹤重要的越冬地,还是黑颈鹤迁往其他区域的中转站。为有效保护鹤群,保护区运用科技手段,成功构建了“技防+人防”的智慧化监测体系,为鹤群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为保护黑颈鹤的“健康”,工作人员持续开展了野生候鸟疫源疫病采样。除黑颈鹤外,工作人员还对辖区内的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候鸟进行采样,并装袋、冷冻保存送检。今年,保护区将完成600份候鸟样本的采集。

昭通市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熊廷松:“近段时间是鸟类迁徙的高峰期,保护区每周都会对黑颈鹤等候鸟的粪便采样三次以上,送到上级部门检测,以此判断是否携带传染性病毒。”

2023年开始,国家投入资金加大黑颈鹤保护力度,保护区分两期搭建智慧化视频监测系统。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启用了10套视频监测系统。

昭通市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熊廷松:“通过智慧化监测项目,今年实现了对大海子湿地周边630亩面积的有效监测监控。”

在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候鸟迁徙季开始前,保护区对核心湿地一带的70套视频检测设施和30套电子围栏进行了提升改造,为越冬候鸟创造更加安全的栖息环境,让越冬候鸟“吃饱吃好,住得安全”。

每年的候鸟迁徙季,很多专家学者会亲临现场,对越冬候鸟展开针对性的科研工作。在多处越冬地,依靠保护区智慧化监测系统,为栖息地管理部门的监测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

这些研究成果对黑颈鹤实现了精准化保护,可以根据各处越冬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来改善栖息条件。

近两年来,云南还联合四川等相关省份,根据迁徙路线上的迁飞规律,建立黑颈鹤迁徙保护网络,对在迁徙途中出现伤病的鹤进行及时救助。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网云南频道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副总编辑 王云

来源:开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