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胖东来是我最尊敬的品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7:26 2

摘要:2025年9月10号下午4点多,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条微博没多少人在意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两天会闹成西贝的大麻烦。

2025年9月10号下午4点多,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条微博没多少人在意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两天会闹成西贝的大麻烦。

老实讲,罗永浩的影响力确实大。从10号到12号晚上9点半,他连着发了30多条关于西贝和预制菜的微博,12号晚上8点半还开了场专门说西贝的直播,刚开播1分钟,在线人数就破了10万。他全网几千万粉丝,这些话一扩散,西贝的生意马上就受了影响。

贾国龙后来跟《中国企业家》的记者说,10号、11号这两天,全国370多家西贝门店加起来,每天营业额都少了100万,到12号那天,他估计得少200到300万。来吃饭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店里原本备的食材都有点过剩,员工看着也没以前忙了。

9月12号下午两点,记者在北京市中粮祥云小镇的西贝店见到了贾国龙。就是罗永浩之前吃饭的那个包间,摄影师邓攀还拍了照。说实话,贾国龙那天状态是真不好,一身疲惫,脸上没什么血色,记者问问题,他有时候都不想多开口。

后来他才说,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怎么睡了。这一年是他创业第37年,1988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县开了第一家西贝,现在有1万8千多员工,2023年营收62亿,本来去年9月他重回CEO岗位,想好好推一线改革,结果刚满一年就遇上这事儿,他说这是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外部危机。

记者问他,有没有人建议过缓和点处理,比如跟罗永浩道歉,请他当品鉴官,甚至出个“老罗菜单”。贾国龙说,那些办法太商业了,他不接受。

本来想可能他是一时气话,但后来发现,他有自己的理由:罗永浩那天一共点了15道菜,有两道还点了两份,西贝查了之后,发现一道预制菜都没有。而且服务员回忆,罗永浩走的时候还说“挺好的”,转头就说“全是预制菜,太恶心了”,这话不仅伤人,还跟事实差太远。

“生意可以不做,官司一定要打。”贾国龙跟记者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挺坚决的。记者问他是不是一时冲动,他反问:“昨天说要起诉是冲动,今天再说还是冲动吗?”

西贝公司法务部已经在走程序了,他不管具体细节,就认一个理:是非对错得搞清楚。其实西贝内部很多人不赞同,说忍忍就过去了,别硬碰硬,他收到几百条劝他的信息,每条都回,但还是没改主意。

我倒觉得,这可能跟他平时处理顾客纠纷的方式有关,以前顾客觉得菜不好吃,西贝都是赔礼道歉免单,因为那是个体体验问题;但这次是大V公开说不符合事实的话,影响的是整个品牌,性质不一样,他不想妥协也能理解。

有意思的是,风波里还有个小插曲:胖东来的于东来发了条动态,说“感谢西贝、海底捞这些品牌,能让人找到放心吃的地方”。贾国龙说他根本不认识于东来,收到这份力挺挺意外的,也很感激。

他还说,胖东来是他最尊敬的品牌,10年前就去学过,去年、今年又各去了一次。这种同行间没交集却愿意站出来说话的情况,在商业里其实不多见,可能真是因为大家都是认真做企业的,能懂彼此的不容易。

后来记者问起预制菜的事,贾国龙特意澄清:西贝有预制工艺,但没有预制菜。他说,按国家标准,预制菜是工厂做好整道菜封装,门店加热就能吃;而西贝门店里提前炖的大骨、冷冻的半成品,都是在店里做的预处理,吃之前还要加工,这叫预制工艺,不是一回事。

他还提到,罗永浩说的那些袋装牛肉包、椒麻鸡,是西贝去年一个快餐品牌的产品,今年初就关店了,剩下的货4月就卖完了,现在西贝门店里根本没有。

说实话,我之前也分不清预制工艺和预制菜,听他这么一说才明白。现在很多餐饮品牌都用预制工艺,比如提前把菜洗干净切好,或者提前炖好汤,不然高峰时段根本忙不过来,还容易口味不一样。西贝现在用的都是净菜,真空包装避免氧化,也是为了保证口感和效率,这其实是行业常态,只是很多消费者没搞清楚,容易焦虑。

贾国龙说,他一开始也在意这种焦虑,后来反而冷静了,还打算拍视频,把罗永浩点的13道菜按流程做一遍,公开制作过程,让大家看清楚。

这事到现在,结局还没定,但我觉得不只是西贝和罗永浩两个人的事。

它让更多人注意到,预制菜行业里,“工艺”和“产品”被混为一谈了,消费者怕的不是提前处理食材,是企业不透明,不说清楚;而对企业来说,遇到这种舆论危机,是妥协保短期利益,还是坚持原则辩是非,也是个难选的题。贾国龙说,过了这个坎,西贝的组织力会提升。

我倒希望,这个坎也能让预制菜行业更透明一点,企业说清楚自己的做法,消费者少点焦虑,这样对大家都好。

来源:青溪史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