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十七年的江南梅雨季,连月的阴雨把青石巷泡得发潮。沈敬之站在 “沈记药铺” 的柜台后,指尖捻着枚发霉的当归,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年他刚满四十,鬓角已冒出星星白发,药铺的生意像檐角垂落的雨线,一日比一日细弱。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国十七年的江南梅雨季,连月的阴雨把青石巷泡得发潮。沈敬之站在 “沈记药铺” 的柜台后,指尖捻着枚发霉的当归,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年他刚满四十,鬓角已冒出星星白发,药铺的生意像檐角垂落的雨线,一日比一日细弱。
“沈掌柜,这川贝还按去年的价来半斤?” 熟客王阿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沈敬之连忙收起愁容,称药时却忍不住瞥向对面新开的 “仁心堂”—— 那鎏金招牌在雨雾里晃得人眼晕,掌柜是从上海来的年轻人,听说带了西洋的制药机器,近来把镇上的客源抢去了大半。
打烊后,沈敬之提着酒壶往家走。青石板路滑,他走得踉跄,心里的火气却越烧越旺。妻子林秀正在灶台前熬粥,见他进门,连忙接过酒壶:“今天怎么又喝酒?孩子还在里屋写功课呢。”
“喝几口怎么了?” 沈敬之把壶重重墩在桌上,酒液溅出几滴,“你没看见对面仁心堂的人多热闹?咱们这药铺开了三代,如今倒要被个毛头小子挤垮!”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拔高了几分,“当初要不是你弟弟非要借走五百块大洋去上海做买卖,我怎会没钱进新药材?现在倒好,钱要不回来,生意也快黄了!”林秀的眼圈瞬间红了:“敬之,我弟也是想挣大钱补贴家里,他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 沈敬之猛地拍桌,碗碟震得叮当响,“这半年来,你见我笑过吗?客人被抢,本钱被套,连儿子的学费都快凑不齐了!你倒好,还帮着外人说话!”
里屋的门 “吱呀” 一声开了,十四岁的沈念之攥着书本站在门口,眼眶通红:“爹,您别跟娘吵了…… 我明天就去学徒,不读书了。”沈敬之看着儿子单薄的身影,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却依旧嘴硬:“谁要你学徒?老子还没穷到要儿子辍学的地步!滚回屋去!”
沈念之咬着唇,转身跑回了房间,门重重关上。林秀抹着眼泪,默默收拾起桌上的碗碟,偌大的屋子只剩下沈敬之粗重的呼吸声。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屋檐,像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接下来的日子,沈敬之的脾气越发暴躁。药铺里的伙计稍有不慎,就会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几个老伙计忍无可忍,接连辞了工。没了人手,药铺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有时一整天都开不了张。
这天傍晚,沈敬之锁上药铺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不知不觉,竟走到了镇子东头的观音堂。这观音堂年代久远,青砖灰瓦上爬满了青苔,堂前的古槐树下,几个老婆婆正坐着纳鞋底,嘴里念着 “南无观世音菩萨”。
沈敬之犹豫了片刻,抬脚走了进去。堂内香烟袅袅,观音菩萨的金身端坐于莲台之上,眉眼慈悲。他对着菩萨拜了三拜,心里的委屈突然涌了上来,眼眶竟有些湿润。
“施主可是有心事?”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沈敬之回头,见是观音堂的了尘师太。了尘师太年过六旬,穿着朴素的灰布僧衣,脸上满是岁月的皱纹,眼神却格外清亮。
沈敬之叹了口气,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药铺的困境到对妻子弟弟的怨恨,句句都带着不甘和愤懑。了尘师太静静听着,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施主可知,人过了四十岁,福气会慢慢从身上流走,多是因为身边缠着三样东西。若能把它们推开,福气自会慢慢积攒回来。”沈敬之愣了愣:“还请师太指点,是哪三样东西?”
了尘师太引他到堂侧的石凳上坐下,轻声道:“第一样,便是‘怨怼’。施主近来心中满是怨气,怨生意不好,怨旁人抢了客源,怨妻弟借走钱财不还。可怨气就像附骨之疽,只会让你越来越偏执,看不见身边的温暖,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沈敬之低头沉默。他想起这些日子对妻子的呵斥,对儿子的凶戾,心里泛起一丝愧疚。“施主且想,” 了尘师太继续说,“你妻子每日操持家务,照顾你和孩子,从未抱怨过一句;你儿子宁愿辍学,也想为你分担压力。这些难道不是你的福气?可你被怨气蒙蔽了双眼,只看到了不顺心的事,把身边的福气都推远了。”沈敬之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了尘师太又道:“第二样,是‘贪念’。施主的药铺本是镇上的老字号,客源稳定,日子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安稳。可自从对面开了新药店,你便一心想着把所有客源都抢回来,想赚更多的钱,甚至为此迁怒于家人。贪念就像无底洞,永远填不满,只会让你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原本拥有的平静和幸福。”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沈敬之。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曾叮嘱他:“咱们开药店,图的是救死扶伤,赚的是良心钱,莫要贪心,安稳度日就好。” 可这些年,他却渐渐忘了父亲的教诲,一门心思只想着扩张生意,赚更多的钱,如今落得这般境地,或许真的是贪心惹的祸。
“那第三样呢?” 沈敬之急切地问。了尘师太望向堂内的观音像,缓缓道:“第三样,是‘虚妄’。施主总觉得,只有把药铺做得比旁人大,赚的钱比旁人多,才算有本事,才算有福气。可这些都是虚妄的表象。福气不是比出来的,是过出来的。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能凭自己的本事养活家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福气。”
沈敬之坐在石凳上,望着观音堂外淅淅沥沥的雨,心里像被雨水冲刷过一般,渐渐清醒了。这些日子,他被怨怼、贪念和虚妄缠得喘不过气,把好好的家搅得鸡犬不宁,把原本安稳的日子过得一团糟,哪里还有半分福气可言?“多谢师太指点,” 沈敬之站起身,对着了尘师太深施一礼,“我明白了。”
从观音堂出来,雨已经停了。天边挂着一道淡淡的彩虹,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沈敬之脚步轻快了许多,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镇上的私塾,找到了先生。
“先生,实在对不住,之前跟您说念之的学费要缓一缓,今天我把钱带来了。” 沈敬之从怀里掏出沉甸甸的银元,那是他把母亲留下的一只银镯子当了换来的。先生愣了愣,随即笑道:“沈掌柜客气了,念之这孩子聪明又懂事,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从私塾出来,沈敬之又去了菜市场,买了些肉和新鲜的蔬菜。回家的路上,他路过一家布店,进去给妻子和儿子各扯了一块布。
推开门,沈敬之意外地发现,林秀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他那件旧棉袄。见他回来,林秀连忙站起身:“你回来了,我去给你热饭。”“秀儿,” 沈敬之叫住她,把手里的布递了过去,“今天路过布店,给你和念之各扯了一块,你看看喜不喜欢。”林秀接过布,眼眶一下子红了:“你这是……”
“之前是我不好,总跟你发脾气,还怨你弟弟,” 沈敬之走到她身边,轻声说,“其实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以后我不那样了,咱们好好过日子。”这时,沈念之从里屋跑了出来,兴奋地说:“爹,娘,你们看!我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先生还夸我了!”沈敬之摸了摸儿子的头:“念之真厉害!以后好好读书,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学。”
沈念之眼睛一亮:“爹,您不让我辍学了?”“傻孩子,爹什么时候说过让你辍学了?” 沈敬之笑了,这是他这半年来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晚饭时,桌上摆着香喷喷的红烧肉和炒青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久违的温馨又回到了这个家里。
第二天一早,沈敬之早早地开了药铺门。他把药铺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又把那些受潮的药材仔细晾晒、分类,挑出还能用的,不能用的就妥善处理掉。“沈掌柜,今天这么早开门啊?” 路过的王阿婆笑着打招呼。
“是啊,阿婆,快进来坐。” 沈敬之热情地招呼着,“您上次说的川贝,我又进了新货,品质比之前的还好,您要不要看看?”
王阿婆走进药铺,看着干净整洁的柜台和沈敬之脸上的笑容,欣慰地说:“这才像咱们沈记药铺的样子嘛。之前你总是愁眉苦脸的,我们看着都揪心。”渐渐地,老顾客们又回到了沈记药铺。沈敬之对待客人更加耐心周到,不管是有钱的大户人家,还是没钱的穷苦百姓,他都一视同仁。遇到家境困难的,他还会酌情减免药费。
这天,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抱着孩子来到药铺,跪在地上哭着说:“沈掌柜,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孩子发了高烧,烧得直说胡话,我实在没钱给孩子看病……”沈敬之连忙把汉子扶起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他赶紧配了退烧药,又拿出一些银子递给汉子:“这药你拿回去,按时给孩子吃。这些银子你拿着,去买点吃的,给孩子补补身子。”
汉子接过药和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沈掌柜,您真是活菩萨啊!我以后一定把钱还给您!”沈敬之摆摆手:“钱不钱的不重要,孩子的病好了就行。”
这件事很快在镇上传开了,大家都说沈记药铺的沈掌柜心善,是个有良心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沈记药铺抓药,药铺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几个月后的一天,沈敬之正在药铺里整理药材,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哥!我回来了!”
沈敬之抬头一看,竟是妻子的弟弟林志强。林志强风尘仆仆,脸上带着几分愧疚:“哥,之前借你的钱,我这次连本带利一起还你。在上海做生意时,我被骗了,所以一直没能回来。后来我在广州找了份差事,攒了些钱,就赶紧回来给你送钱了。”
说着,林志强从包里拿出一叠银元,放在柜台上:“哥,这是五百块,您点点。”沈敬之看着桌上的银元,又看了看林志强疲惫却真诚的脸,心里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他把银元推了回去:“志强,钱你拿着。你在外打拼也不容易,这些钱你留着做本钱,好好过日子。”
林志强愣了愣:“哥,这怎么行?当初是我不对,借了您的钱还耽误了您的生意……”“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沈敬之笑着说,“一家人,哪能总记着那些不愉快的事?你能平平安安回来,比什么都强。”林志强眼眶一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记药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沈敬之不再像以前那样急功近利,而是踏踏实实地经营着药铺,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对待家人也更加温柔体贴。他会在空闲时陪妻子去河边散步,听她讲镇上的琐事;会在晚上坐在灯下,陪儿子读书,解答儿子的疑问;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家人去观音堂祭拜,感谢了尘师太的指点。
后来沈敬之的药铺又开了一家分店,由林志强帮忙打理。分店开业那天,镇上的人都来道贺,热闹非凡。看着眼前的景象,沈敬之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尘师太的话,人过了四十岁,远离怨怼、贪念和虚妄,果然能积攒福气。沈敬之抬头望向天空,冬日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初心,远离那些会消耗福气的东西,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圆满,越来越有福气。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