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到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的发掘报告,我们看到在高庙人大量表现太阳崇拜的艺术作品中,日乌即阳鸟是出现最多的元素。日乌形态虽然有诸多变化,但是大头长喙宽翅却是流行风格。此外瞠目昂首向上朝右(观者方位),翼展左右对称,也是常见的构图。
[器晤 总503 题]
读《洪江高庙》
再谈倒飞鸟图像的真相
读到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的发掘报告,我们看到在高庙人大量表现太阳崇拜的艺术作品中,日乌即阳鸟是出现最多的元素。日乌形态虽然有诸多变化,但是大头长喙宽翅却是流行风格。此外瞠目昂首向上朝右(观者方位),翼展左右对称,也是常见的构图。
高庙文化载着太阳符号的
标准日乌形象
不过在阅读考古报告中,也发现有姿态例外的日乌图像标本。我曾有小文提到这种例外(高庙|圈足盘辨识),是构图中日乌向下俯视,似有从天而降的姿态,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例外图像大约有十多件。有意思的是,起初注意到发现有俯飞日乌图像的陶器形制也都很接近,几乎都属于带圈足的小型盘状器和簋类器。日乌图像一般布置在中腹位置,器口位置则见到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器物底面上也刻画有简略的纹饰,比较典型的有獠牙神面纹。
这一次旧说重提,是因为注意到前次漏提一件报告称名为簋的白陶器,簋定义为高圈足器,高庙遗址有多件陶器定名为簋。这件簋的器壁用篦点绘出几何纹,器底面却用红彩绘出连珠太阳纹。给人一个疑问是,按正常簋的使用底面向下,这红色的太阳图形平日是看不到的,如果太阳图形向上,这就成为一件器盖了。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一件白陶簋,除了底面绘有獠牙神面,器壁上也绘出双翅伸展的獠牙神面,细看这是倒置的獠牙。如果翻转观察,图形正位了,也就成为一件器盖了。
陶簋原本为器盖,可以先当作一个假设观察一番。接下来我们翻查到若干件大多定名为簋的图形里,发现器壁外绘出的日乌图全都是头向下的姿势,有的头向也正相反,发掘报告在描述这些表现日乌的图像时,大都提到了倒飞的细节,但并无明确解释。有的器底绘有獠牙神面,如果作簋使用,平常也是看不到的。
其中还有一例红陶簋器表没有见到日乌完整的图形,但有展开的翅膀,这个翅膀也是倒置的,原本应当也是倒飞的日乌。
我们注意到报告中还见到其他杯碗类器具,也绘有倒飞的日乌,也是值得重新讨论的。
如果将这些陶器标本倒过来观察,将被认作圈足的部位朝上,日乌图像就变成了正常向上的姿态,展开翅膀昂首高飞。底面的图形也可以朝上观看了,异常的问题也都一并得以化解。
依此例又检视了桂阳千家坪遗址的资料,也发现了几例类似标本,都是反置器物倒观纹饰,所以看到的也是倒飞的日乌图像,底面大多也刻画有纹饰。它们也都是器盖之类,反转来观察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这样的器物,可能一开始就被误读了,它们都不是盘类或簋类器,而是器盖之类。正因为是器盖,所以盖面上都绘制有流行的獠牙神面之类的图案。如果理解为盘类器,图案都被掩藏在器底,不便于观赏,那就不合常理了。翻转来看,盖面的纹饰出露了,倒飞的日乌也昂首高飞了。
是簋或是盖,可分可辨,我们可以择善而从。今年已是几次讨论器盖了,希望对于业界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图片采自《洪江高庙》
图五八一~五八五
撰文|3N3N
编辑|YanYan
出品|器晤
♡
您的转发分享
|请点击标题阅读 “高庙白陶” 系列1.高庙白陶|看獠牙飞起来
2.高庙白陶|獠牙形态观察
3.高庙白陶|初民的太阳
4.高庙白陶|倒 T 符识读
5.高庙白陶|阳鸟初现
6.连珠纹世系再追溯
7.走出传说的太阳神树
8.文化符号|柿蒂纹高庙寻踪
9.高庙|圈足盘辨识
10.高庙|飞翔的獠牙神面观察
11.高庙|写实至极简的太阳符号
12.史前造神艺术浪潮中的神异之作
13.高庙|极简版獠牙神面观察
14.高庙|日乌的翅膀
15.高庙|獠牙神面唇口观察
16.高庙|罕见的日乌侧影
17.高庙|最早的八角星纹
18.高庙文化白陶北行记
19.獠牙神和日乌|高庙文化的外播
20.白陶|向右看齐飞翔的日乌 21.跨越秦岭|前仰韶也现南来白陶?
22.史前艺术|信仰飘扬的旗帜
来源:何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