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青春的汗水播洒在广袤土地,当年轻的智慧注入传统农业,一首欢快的乡村振兴之歌在田野轻轻唱响。近年来,我市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体系。如今,放眼金城大地,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出现在田地间、大棚里、直
当青春的汗水播洒在广袤土地,当年轻的智慧注入传统农业,一首欢快的乡村振兴之歌在田野轻轻唱响。近年来,我市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体系。如今,放眼金城大地,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出现在田地间、大棚里、直播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
他们用新的理念和认知重新解构农业生态、规划生产思路、定位市场需求;他们主动选择土地却又不被土地束缚;他们充满情怀却又敢闯敢干;他们用追梦姿态书写着带有泥土芬芳的青春诗篇。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市三位投身农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视角洞察“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
“庄稼地里也能长出好日子”
受访者: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主播魏凯婷
傍晚,皋兰县什川镇下泥湾村的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紫茄子垂挂藤蔓,拇指黄瓜初绽黄花,凤梨萝卜茁壮成长……这座3600多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是魏凯婷每天工作的“主战场”。
2023年10月,刚从大学电商专业毕业回村的魏凯婷,被父亲魏公军带到温室:“咱这菜质量好,但没啥人知道。你学的正好能用上。”父亲的鼓励让她走上直播之路。她不仅卖货,还讲解种植过程、展示智能设备、分享成长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今年,她的直播间销售额已突破15万元。
在她的建议下,园区引进水肥一体机和智能温控系统,实现300亩地远程管理。“过去10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按个键就成。”魏凯婷说。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科学调节种植环境,种地成了“技术活”。
今年暑期,她推出土地“认养计划”,为忠实顾客提供免费种植体验。李女士带孩子前来,孩子举着铲子兴奋地说:“原来萝卜是这样长出来的!”不少家庭通过研学活动走进温室,采摘、学习、体验农耕。目前,基地一半收入来自研学和采摘。
魏凯婷说:“卖菜只是开始,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土地不仅能长粮食,还能让大家玩得开心、学到知识。”父亲感慨,女儿把村里的日子过出了甜滋味。她自己也坚定表示,要继续用青春和热情让家乡农产品走向更远餐桌,让父老乡亲知道,庄稼地里也能长出好日子。
“土地只奖励躬身入局的人”
受访者:归园农场负责人金玉洁
黑发如瀑、气质温雅的金玉洁,曾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五年前,看到果蔬因天灾浪费,她萌生了投身农业的念头。“我和伙伴想用‘文创+农业’的思路做精品有机农业,让每一颗果实被认可,带给人们健康。”2019年,她在西固区河口镇创办归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无农残、无化肥、无激素的有机果蔬。
她很快发现,农业远比想象复杂。哪个环节出错,都无法实现有机闭环。她和团队将大量精力投入土地改良,全程使用有机肥料。经5年探索后,她们的番茄成为拳头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通过短视频,金玉洁成功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渠道。“客户说番茄有小时候的味道,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她说。从服装到农业,在她眼中是对美不同形式的追求:一个向外舒展,一个向下扎根。农业让她重新理解生命,也深化了对现代农业的思考。
“土地从不回答空想,只奖励躬身入局的人。”金玉洁说,“要让农业的自然之美被更多人看见,有机农业才有更广阔市场。”
“农业发展是一代人的事”
受访者:仙桃世佳家庭农场负责人董杰
“朋友们,桃子已售完,现在进入秋季修剪阶段……”在七里河区八里镇的桃园中,“90后”新农人董杰正举着手机拍摄技术分享视频。
三年前,父亲去世,董杰毅然接过桃园。“我要把桃子种得更好,这是对父亲的承诺。”他主动学习,向农科院专家请教理论,向老桃农学习实操,还赴外地考察优质桃园,终于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他引种“陇蜜9号”新品,果肉金黄、汁水丰盈,甜度与品质实现突破。通过与农科院合作定制农药,减少喷洒次数,突出自然风味;科学修剪增强抗逆性,延长保鲜期。今年桃园产量达8000斤,总收入近8万元。董杰自己也做主播,推广桃子,为桃园带来知名度。
如今,他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将水磨沟桃子做成品牌,拓展线上线下渠道,让更多人尝到这份香甜。他还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是一代人的事,需要我们用科技注入新活力。”
青春的样子从不该被定义。当梦想扎根土壤,结出的果实既成就个人理想,也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力量。当更多像魏凯婷、金玉洁、董杰这样的年轻人扎根田野,用创新解构农业、用实干耕耘土地,现代农业必将迎来新的飞跃,广袤土地也必将在传承接力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本报记者 安娜)
来源:兰州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