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砸出“白菜价”:美帝这把“阳谋”的刀,国产厂商接得住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05:47 1

摘要:午后三点的电子市场,空气里混杂着焊锡和快餐的味道,风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根本吹不散这股焦灼气。档口老板老李刚刷着微信群里的报价消息,手里一把刚到货还热乎的芯片,此刻却感觉有点烫手。不远处,一个做工业控制设备的小厂老板,正跟几个熟人吞云吐雾地聊天。

午后三点的电子市场,空气里混杂着焊锡和快餐的味道,风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根本吹不散这股焦灼气。档口老板老李刚刷着微信群里的报价消息,手里一把刚到货还热乎的芯片,此刻却感觉有点烫手。不远处,一个做工业控制设备的小厂老板,正跟几个熟人吞云吐雾地聊天。

“现在这行情,真是看不懂了,”小厂老板掐灭烟头,叹了口气,“以前芯片都是‘买涨不买跌’,囤货跟囤金条似的。现在倒好,根本不敢买,就怕今天买了明天就亏一半。”

旁边一个做外贸的接过了话茬,压低声音说:“你没看新闻?老美那边的芯片价格直接腰斩,跟双十一抢红包似的。你说,这国产的会不会跌得更狠?”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有三分慌乱,七分迷茫。市面上沸沸扬扬的“美国芯片大降价”,就像一颗深水炸弹,把所有人都给炸蒙了。大家心里都在嘀咕同一个问题:这场“价格战”的浑水,到底有多深?我们这些小鱼小虾,会不会到头来被人家当成“白菜”给收割了?

中美芯片竞争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一组冷冰冰、但又能让所有从业者心脏骤停的数据。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间,美国对华出口的芯片数量,非但没降,反而暴涨了37%。但诡异的是,价格却像是坐上了跳楼机,直接从平均每颗3.00元,一路干到了1.55元,降幅高达52%!

具体到某些型号,那简直是惨不忍睹。比如德州仪器(TI)的TCAN1043DRQ1,三年价格直接腰斩超过46%;一些隔离型栅极驱动芯片,降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甚至53%。说实话,这跌幅,比A股的某些“成长股”还刺激。

那么国内厂商呢?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数据显示,同类型的通用接口芯片跌幅为33.59%,栅极驱动芯片跌了22.13%。你可能觉得,虽然跌了,但好歹还有点利润空间吧?呵呵,太天真了。根据行业统计,国内同行的内销毛利润,一年之内直接掉了33.41%,其中通用接口芯片掉了38.76%,栅极驱动掉了22.68%。许多企业在2023年就已经从盈利转为亏损。一位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前辈感叹:“今年亏得更猛,七个点(的利润)直接就蒸发了。这哪是洗牌啊,这简直是有人按下了强制重启键!”

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说法:这三年,从美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从11.59亿颗猛增到15.9亿颗,美系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从35.40%一路飙升到了44.98%。协会的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说白了,就是被人用定价权死死扼住了咽喉,中国市场快成了美国芯片巨头的练兵场和清库存的后花园。”

面对这种局面,国产厂商的无奈和憋屈,简直快要溢出屏幕了。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的神评论,说出了无数国产芯片人的心声。

有位网友就在新浪新闻的评论区灵魂发问:“我人麻了,不是一直说我们中国人最擅长把全世界的工业品都做成白菜价吗?怎么这次反过来了???

这条评论下面,一堆人跟着感慨:“这局面,除了硬着头皮跟跌,你还有别的招吗?想涨价是万万不可能的,想稳住价格都做不到,只能跟着往死里卷。”

国产芯片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其实也不是。从业内反馈来看,很多国产芯片的物化特性、技术指标,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追平了国外竞品。但问题在于,你压不过对方的成本和产能优势。人家一条产线下来,产能顶你好几个厂,可以用海量的出货来摊平成本,然后配合“以价换量”的策略,像推土机一样横扫市场,直接把你的生存空间给挤压没了。

一位行业专家对此复盘道:“美国芯片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釜底抽薪’。先用悬崖式的降价,把中国同行的利润空间彻底打没,让你连研发的钱都赚不出来。回头他还能反手去WTO告你,说‘我这只是正常的市场竞争’。中国厂商只能被动跟跌,哪还有什么定价权可言?”

更讽刺的是,网友的玩笑里都带着一丝苦涩:“国产芯片如果真没努力,你猜他们美国厂商会不会直接把芯片卖成金条价?” 是啊,要真能躺平,今天大家还用得着为这堆“白菜”发愁吗?

如果说前面的数据只是“现象”,那背后的“本质”则更令人不寒而栗。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向商务部提交的申诉文件,这盘棋的布局,远不止是简单的“降价促销”。

那张当时在业内流传很广的协会申诉截图,大致内容就是一排排冰冷的数据,直指美系芯片的倾销行为。文件明确指出,2024年,美国相关芯片的倾销幅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通用接口芯片为302.41%,栅极驱动芯片更是高达458.51%!

朋友们,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价格战,这是直接把桌子给掀了,告诉你这牌我不想玩了,我只想让你死。

而且,这次降价并非TI一家在战斗,而是ADI、博通、安森美等一整个美系巨头队列的集体行动。他们的策略清晰得可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中国市场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风暴”,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战略性洗牌。一位市场观察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家不是在亏钱卖情怀,人家是在用利润换时间、换市场,为下一轮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垄断扫清障碍。

当然,我们也不是待宰的羔羊。面对这种“掀桌子”的行为,国家层面终于出手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的公告,已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次调查是中国产业界依法发起的,主要覆盖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这两类芯片,调查期横跨2022年至2024年这完整的三年,预计最快明年就能看到初步结果。

消息一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也立刻全力站队。其发布的新闻稿言辞犀利,直指:“美国近年来并非依靠市场规则,而是滥用国家安全和出口管制等单边主义措施,持续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国产业界绝不当冤大头!

圈内也在热议,反倾销调查只是第一步。未来国产替代的唯一出路,只能是靠真金白银的研发和创新,低价值的内卷是没有未来的。就像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建议的:“调查期间就应该限制相关产品销售,不能让他们一边接受调查,一边继续倾销反向收割我们。

光看新闻和数据可能有点枯燥,让我们看看万能的网友们是怎么用段子来解构这场产业大洗牌的。

这波操作我真是看傻了。遥想当年,买芯片跟买金子似的,还得配货。现在倒好,跟去菜市场砍白菜一样。” 这位朋友的比喻,简直是“信达雅”的典范。

有网友直接表示“人已麻”:“芯片行业这下场,就好比电商平台搞百亿补贴,能卷的都给卷崩了,卷不动的直接拍屁股走人,最后剩下一地鸡毛。”

当然,也有心态乐观的:“大降价早晚要来,怕啥。以前都是咱们去卷全世界,现在轮到世界反手来卷你了。但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能就是‘穷则思变’,被逼到墙角了,创新自然就出来了。别老盯着楼下超市的白菜价,咱们得琢磨怎么把自己做成别人买不起的顶级有机蔬菜!”——这句玩笑话,可以说是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

还有一位老工程师在论坛里留下了金句:“美国这套工具箱里,‘定价权+产能优势+专利壁垒’这三板斧是轮番上的。你不搞出点自己的独门绝技,就只能永远等着挨打。

说到底,这场芯片“价格跳水”大赛,绝对不是一个行业笑话,而是全球科技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一个新信号。美国正在用它最擅长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来换取市场空间,而我们,则必须学会利用我们庞大的市场和应用需求,来倒逼自己的产业完成进阶。

“被动跟跌”是眼下残酷的现实,但绝不应该是我们的终点。 行业洗牌的真正赢家,从来不是那些只会在价格上跟风的企业,而是那些能在这场风暴中站稳脚跟、熬过寒冬,并最终卷出新技术、卷出真创新的实力厂商。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欧美巨头还会继续玩这种“局部精准降价”的把戏,等国产厂商熬不住倒下后,再把价格涨回来,完成一波完美的“收割”。

但更深层次的逻辑是,中国芯片厂商唯有彻底摆脱“价格敏感型”的发展路线,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才能避免被对手随时“吊打”。“白菜化”只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真正的决战,比的是创新。

我的立场很简单——真心希望这场风波能打醒更多人,少一些投机和内耗,多一些硬核创新与战略定力。 这个世界,跑得最快的,永远不是那个只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降价的,而是那个懂得如何逆风翻盘、反向输出规则的玩家。

只有等到国产厂商手里握着几张不可替代的“王牌”时,这场牌局的下半场,才算真正开始。

#芯片价格战 #美国产品倾销 #国产芯片困局 #反倾销立案 #半导体行业洗牌 #科技创新突围 #网友神评论 #舆论与真实

来源:蓝色理想Sk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