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早上十点多,一架运-20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机上装着30具烈士棺椁和267件遗物,都是从韩国接回来的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机场用水门仪式迎接,棺材盖着国旗,摩托车队护送他们去烈士陵园。现场很多人哭了,有人举着“祖国没忘”的牌子,还有人拍视频发朋友圈。
今天早上十点多,一架运-20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机上装着30具烈士棺椁和267件遗物,都是从韩国接回来的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机场用水门仪式迎接,棺材盖着国旗,摩托车队护送他们去烈士陵园。现场很多人哭了,有人举着“祖国没忘”的牌子,还有人拍视频发朋友圈。
空军用了歼-20护航,飞机呼号叫“凯旋”。工作人员说这是专门设计的,想表达对抗美援朝先烈的敬意。有个叫武继洋的礼兵第五次参与接遗骸,他说不管多少年,他们都会等英雄回家。有个叫张宝付的老人说,要学习烈士精神,做人得挺直腰板。
第二天在陵园安葬时,91岁的老战士曾国兴摘下自己的勋章。他说牺牲的战友才值得记住,自己这点功劳不值一提。陵园里还办了“最可爱的人”展览,展出特级英雄和战斗集体的事迹。很多人来看展,给烈士献花。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机场到那里有29公里路,沿途挂了3500面国旗。群众站在路边等车队经过,有航空公司的员工拿着国产战机模型,说现在国家有了好装备,能保护自己了。有个叫刘伟建的技术员说,看到战机护航烈士,觉得特别骄傲。
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接回一千多位烈士遗骸。但到现在只确认了28个人的身份。退役军人事务部在用DNA技术比对,希望能找到更多烈士的家人。有个叫程茂友的95岁老兵刚参加完国庆阅兵,就来陵园接战友。他说国家强大了,得告诉牺牲的同志。
展览分三部分,特级英雄、一级英雄和战斗集体。工作人员说很多人专程从外地来参观,有些人一边看一边掉眼泪。陵园工作人员王春婕介绍,这次展览是国家组织的,想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有个叫朱一龙的演员在现场说,他演过志愿军角色,现在看着烈士棺椁,感觉责任更重了。他说大家得带着烈士的理想往前走。
沈阳的天空特别蓝,陵园里的松树都绿油油的。老战士们说,只要还能动就要来接烈士。工作人员说以后会继续用新技术找烈士亲人,比如用AI修复老照片和档案。
这次接遗骸用了歼-20和运-20,这两种战机都是中国制造。沈飞集团的员工在现场说,他们造的飞机能护航烈士,证明中国现在能保护自己了。有个年轻人拍视频说,看到战机编队飞过,突然觉得课本里的历史真实了。
陵园里有个纪念广场,9月13日在那里安葬。工作人员说每年都有新人来献花,有学生,有老兵,还有外国人。有个韩国游客说,他爷爷参加过朝鲜战争,他来看过几次展览,觉得不该忘记历史。
曾国兴老人说,他年轻时也上过战场,但比起牺牲的战友,他这点伤算不了什么。他每年都来陵园,把战友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有个大学生问他怕不怕打仗,他说当时就是想着保家卫国,没时间想怕不怕。
程茂友老兵说,他去过很多国家,但最想回朝鲜战场旧地看看。他说那里埋着太多战友,现在中国强大了,他们可以安心了。有个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他说答应过战友要活着回来,现在他替他们看看这个国家。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通过DNA比对,已经找到28个烈士的亲人。有个河南的农民,去年终于找到了他爷爷的遗骸。他带着全家人来沈阳,跪在墓前哭了好久。
展览里有个玻璃柜,放着烈士的日记和家书。有封信上写着“别等我了,我可能回不来了”,旁边放着收信人后来写的回忆录。有个中学生看完说,原来课本里的数字都是真实的人。
陵园门口有个捐款箱,很多人放钱修缮墓地。有个环卫工人捐了半个月工资,他说烈士们没孩子,他们就是烈士的家人。工作人员说这些钱都用在维护陵园和找寻烈士身份上。
现在每天都有人来看展览,有学校组织,也有自由职业者。有个程序员说他特意请假来的,以前觉得抗美援朝离自己远,现在觉得那些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
老兵们说,现在的年轻人该知道这些故事。有个网红在陵园直播,有二十万人同时在线。他说要让更多人看到,为什么今天的生活这么珍贵。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