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罗永浩的“嘴炮”撞上西贝的“锅气”,我既不想站老罗的“正义带货”,也无意为西贝的“高价复热”喊冤,只想以一个普通食客的身份,把这几天围观下来的三点“冷思考”写给你们。
当罗永浩的“嘴炮”撞上西贝的“锅气”,我既不想站老罗的“正义带货”,也无意为西贝的“高价复热”喊冤,只想以一个普通食客的身份,把这几天围观下来的三点“冷思考”写给你们。
是否预制菜?
一、别急着骂“预制”,先看清“预支”
很多人把炮火对准“预制菜”三个字,其实大家反感的是被“预支”的知情权——预支了信任、预支了溢价、预支了想象。只要菜单写明“中央厨房复热”,价格对应下调20%,我相信大部分上班族仍愿意买单:效率高、口味稳,还要什么自行车?怕就怕把“复热”卖成“现炒”的价,信息差才是原罪。
二、老罗不是赛博包公,他只是比你更会算流量
罗永浩的“悬赏十万”看着豪气,其实ROI(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十万预算换来亿级曝光,直播间同时在线翻三倍,连带“真·现炒”联名套餐秒空。别急着把他封神,所谓“推动立法”只是流量外的副产品——恰巧踩中了卫健委征求意见稿的节点。没有老罗,标注制度也会来;有了老罗,只是让文件更快签批。一句话:别把商业巧合当成个人英雄。
三、西贝的“越描越黑”给所有餐饮人上了一课
贾国龙本想用“国标”自卫,却忽视了一个传播基本常识:大众情绪面前,专业术语等于狡辩。你说“预加工不是预制”,网友只听到“24个月”四个数字。与其硬刚,不如降价——把“复热”产品线单独列出来,便宜、快、口味及格,照样有人捧场;现炒区卖贵点,明火亮灶、师傅翻勺,让愿意付溢价的人付得心甘情愿。用产品分层代替口水战,才是品牌止损的最优解。
四、别让“锅气”成为新的智商税
未来一旦强制标注落地,势必出现“现炒=高价”的话术。我想提醒吃货们:别又把“锅气”当成排队交钱的理由。厨师手艺、食材等级、厨房管理,一样不能少。现炒也可能重油重盐,复热也可以低油低脂,关键看品牌愿不愿意把配料表、营养成分、加工方式全公开。透明之后,市场会给出真正的性价比,而不是靠“锅气”两个字继续收幻想税。
五、给行业一条生路,也给自己一点耐心
中国餐饮正经历“三高一低”寒冬:高房租、高人工、高食材、低翻台。预制菜(或曰中央厨房)是无数商家活下去的解决方案,一刀切打死,只会让更多小店直接关门。与其喊“全面禁止”,不如推动“分级标识”+“良币驱逐劣币”:让守法、透明、愿意降价的企业活得更好,让黑作坊、非法添加、虚假标注的被罚到倾家荡产。我们每一次理性转发、用脚投票,都是在为想要的餐饮环境投票。
下一次走进餐厅,我或许还是会点那份“复热”羊排——只要它便宜、标注清楚、口味过关;我也会愿意为隔壁桌现烤的羊腰子付双倍价钱,因为看得见炭火、闻得到孜然。选择权明明白白握在手里,这比任何“骂战”都解气。愿这场轰轰烈烈的“锅气”罗生门,最后留给我们的不是站队,而是一张看得懂的菜单。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