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中秋与国庆双节联动形成的超长假期中,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场热潮涌动的盛宴。这一特殊时期,不仅为旅游、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创造了极佳的市场环境,更在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居民消费信心稳步回升的背景下,展现出消费升级与多元化需求的鲜明特征。
在2025年中秋与国庆双节联动形成的超长假期中,中国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场热潮涌动的盛宴。这一特殊时期,不仅为旅游、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创造了极佳的市场环境,更在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居民消费信心稳步回升的背景下,展现出消费升级与多元化需求的鲜明特征。
从旅游市场来看,双节叠加形成的超长假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便已达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而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时间跨度更长,旅游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高铁出游半径缩短,3小时内市场活跃,短途、高频的“微度假”模式成为都市人群的主流选择。自驾游比例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中秋自驾游占比将超80%,这一趋势直接拉动了功能性饮料、能量型零食等旅途消费品类的销售增长。同时,目的地特产伴手礼通过结账区专柜、即时零售平台强化曝光,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餐饮市场方面,双节期间家庭团聚与社交宴请需求旺盛,推动餐饮消费持续升温。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餐饮企业预订量同比增长25%,年夜饭预订异常火爆,许多餐厅甚至推出“第二轮年夜饭”以满足需求。预制菜市场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销量同比增长超50%,成为餐饮消费的新宠。免洗免切肉禽水产、火锅搭档系列等预制菜品大受欢迎,反映了消费者对“做饭要快”的强烈诉求。此外,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端餐厅和中式酒楼更是一桌难求,显示出消费升级的趋势。
零售市场在双节期间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模式进一步深化,直播带货成为节日购物的新亮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内,年货商品的销售额屡创新高,消费者通过直播互动购买年货的习惯逐渐形成。在商品选择上,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质,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品年货成为热门选择。同时,即时零售在满足“空包出行”需求方面表现突出,成为连接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的关键纽带。儿童防紫外线产品、成人驱蚊产品等旅途即时性需求激增,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在旅途中购买成为新趋势。
礼赠市场在双节期间呈现出复杂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礼盒遭遇挑战,但细分领域却孕育着新的机会。健康礼盒通过“加料”实现差异化竞争,传统保健品通过工艺创新提升体验感,普通食品则通过添加功能性成分提升价值主张。这种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礼品的品类边界,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同时,礼赠消费正从单一的社会礼仪功能向情感表达、价值共享等多元功能拓展。除传统的人际赠礼外,营造节日氛围的家居装饰品、宠物节日用品等新兴品类增长迅速。即时礼赠服务的兴起,则满足了最后一刻的赠礼需求,有效扩大了礼赠市场的整体容量。
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双节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国家继续推出“春节消费补贴”政策,各地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补贴商家等方式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在家电、汽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后,进一步扩围至消费电子行业,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产品被纳入支持品类,有效刺激了消费者购机热情。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的消费信贷政策也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随着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加力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国内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大消费板块各细分领域将迎来布局机遇,食品饮料、旅游酒店、零售百货等行业有望受益。然而,节日效应带来的消费增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在关注短期业绩增长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国小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