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贪腐大案曝光,安踏一次性开除74人,总监级14人落马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3:46 1

摘要:“廉洁安踏”公众号9月16日深夜推送,短短几百字,却在体育用品圈掀起巨浪:2025年前8个月,集团因严重舞弊辞退员工74人,另有46名内外部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包含1名总裁、14名总监、4名经理;45家供应商因违反诚信条款被拉入“黑名单”;涉案总金额高达3

安踏“自曝家丑”背后:一场零容忍的廉洁保卫战

“廉洁安踏”公众号9月16日深夜推送,短短几百字,却在体育用品圈掀起巨浪:2025年前8个月,集团因严重舞弊辞退员工74人,另有46名内外部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包含1名总裁、14名总监、4名经理;45家供应商因违反诚信条款被拉入“黑名单”;涉案总金额高达3000万元。

这不是简单的“人事公告”,而是一份面向全社会的“反腐宣言”。

一、数字里的震撼:从“小蛀虫”到“封疆大吏”
74人、46人、45家、3000万——四组数字背后,是安踏用内部审计、监察、稽核“三把刀”挖出的系统性漏洞。

纵向看:职位高、权力大。被移送司法的21名内部员工里,总裁级1人、总监级14人,占比超过七成,意味着贪腐已渗透到决策层。横向看:链条长、利益宽。25名外部人员+45家供应商,形成“围猎”之势,从招投标、广告投放到门店装修,几乎覆盖所有高流水环节。金额看:人均40万,单笔最高过千万,相当于一家核心门店全年利润。

二、为什么敢“晒家丑”?

行业竞争进入“存量残杀”时代。李宁、特步、361°身后紧追,耐克、阿迪达斯在高端市场反扑,任何“内部失血”都可能被放大成战略溃败。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安踏港股总市值超2400亿港元,ESG评级中“G”(治理)权重逐年提升,腐败事件若被外媒抢先曝光,股价波动代价远高于自查自纠。创始人“二次创业”决心。丁世忠在年初内部信明确提出“重回创业状态”,廉洁被写进“新三大红线”,与“库存”“渠道”并列。

三、安踏反腐的“三板斧”

数据审计“上天”——搭建业财一体的BI中台,任何一笔超5万元的合同必须植入“数字水印”,一旦价格、数量、供应商出现偏差,系统自动预警。飞行稽核“入地”——30名“便衣稽核员”持假身份走访门店、工厂、仓库,专查“账实不符”“返点回扣”,最多一天可突袭12个城市。举报通道“无死角”——微信扫码、钉钉匿名、24小时电话,三种渠道共用同一数据库,集团监察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主席汇报,绕过被举报人。

四、反腐之后,安踏想留下什么?

文化:把“廉洁”写进KPI。2025年起,所有总监及以上干部,年度奖金的10%与“廉洁指数”挂钩,一旦出现下属舞弊,直属领导同责。制度:建立“黑名单云”。被辞退员工与违规供应商同步进入行业共享数据库,阿里、腾讯、美团等十多家龙头企业已加入互换,真正让舞弊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业务:用“阳光协议”降本增效。广告、运输、装修三大品类实行“阳光招标”,中标价平均下降5%—8%,预计全年可为集团节省超2亿元,相当于多卖200万双运动鞋。

五、给所有民营企业的三点启示

反腐不是国企“专利”,民企更要“抢跑”。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布,合规经营将成为获取政府订单、低息贷款、上市绿灯的“硬门槛”。“家丑外扬”是成本最低的公关。自曝比被动曝光更易获得舆论谅解,也能在资本市场赢得“透明溢价”。技术反腐是“降维打击”。传统靠人盯人,成本高、效果差;引入大数据、云计算、AI预警,才能把“事后救火”变成“事前防火”。

结语
安踏用8个月时间告诉市场:反腐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长期竞争力。当更多民企把“廉洁”视为生命线,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完成从“成本领先”到“治理领先”的跨越。下一次,当消费者走进安踏门店,看到的不仅是一双运动鞋,还有一张“干净”的标签——这或许才是“国货之光”最亮的底色。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