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消息!长三角的交通版图正在发生巨变。上海和南京这两座重量级城市,正在用一系列百亿级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大项目疯狂“撩拨”对方。
最新消息!长三角的交通版图正在发生巨变。上海和南京这两座重量级城市,正在用一系列百亿级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大项目疯狂“撩拨”对方。
这些项目建成后,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双城生活就像在一个城市一样方便。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金塘海底隧道,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
与此同时,世界行车速度最高的水下隧道——崇太长江隧道也在火热建设中。这条隧道连接上海崇明和江苏太仓,采用单洞双线设计,全长14.25千米。
最厉害的是,这条隧道设计时速350公里,能让高铁穿越长江时完全不减速,实现瞬间“跨省”。
桥梁建设方面,长三角地区也是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是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连接江苏启东与上海崇明。
这座大桥全长4.09公里,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下层为时速350公里的双线高速铁路加时速250公里的双线城际铁路。
张靖皋长江大桥则创造了6项“世界之最”,包括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南航道桥跨度2300米)、世界最高悬索桥索塔(南主塔高350米)等。
长三角首个地级城市空铁综合枢纽正在加速推进中——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海门北站的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启动。
这个车站不简单,它有负三层地下结构,为两台六线车站。负一层为换乘通道,负二层为高铁层,负三层为地方城轨预留层。
车站核心区域最大开挖深度为29.4米,所处地层复杂,在上松下软的地层修建地下车站、通行时速350公里的跨站列车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作为一条跨省跨市的都市圈通勤铁路,宁马城际正线全长约65.59公里,共设20座车站。
长期以来,宁马之间的跨市通勤受交通短板制约:宁芜高速早高峰拥堵耗时超1小时,常规公交换乘后需1.5小时以上,影响人才流动与产业协作。
宁马城际通车后,这一现状将被彻底改变。它将帮助两市中心城区实现30分钟直达,大幅压缩通勤时间,推动产业资源整合,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化。
南京上元门过江通道也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该工程线路自南京北站宁淮场引出,最终引入既有南京站。
这个过江通道计划工期72个月,计划2031年7月竣工。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串联起既有的沪宁城际铁路、在建的北沿江高铁和宁淮城际铁路以及规划的宁宣铁路和宁滁蚌铁路,进一步发挥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交通的互联互通为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上海和南京近乎同时召开重磅大会——上海召开“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南京则开了“产业科技创新大会”。
两座城市在投资和科创上都在发力,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效应。南京1.3万P的算力可支持上海AI大模型发展,而上海的大模型又可助力南京的机器人产业,算力与场景实现“两开花”。
这种“上海国际化光环+南京硬核突围”的模式,正成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随着这些“铁公机”项目陆续建成,上海和南京之间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
从海门出发,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上海市中心;宁马城际将让南京和马鞍山两市中心城区30分钟直达。
这些交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人才流动的加速。
长三角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发展机会却变得越来越“大”。
来源:上海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