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二军,男,汉族,1988年3月出生,2012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达拉特旗公安局展旦召派出所辅警。先后荣获“缉枪治爆”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守护平安,用奉献诠释担当。他就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同事眼中的"多
周二军,男,汉族,1988年3月出生,2012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达拉特旗公安局展旦召派出所辅警。先后荣获“缉枪治爆”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守护平安,用奉献诠释担当。他就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同事眼中的"多面手"。
展旦召派出所的辖区,地处农牧区与矿区相互交织的广袤土地上,手机信号时常“失语”的偏远角落,展旦召派出所辅警周二军的名字,是当地农牧民和矿工心中最安稳的“信号塔”。从警13年,他以派出所为家,以辖区为责,用脚步丈量沟壑纵横的土地,用真心焐热寒来暑往的风雪。500余次救助、80余起矛盾化解、20余支枪支收缴……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如胡杨般深深扎根基层的坚守,是他用平凡日常织就的平安之网。
“活地图”守平安:在信号盲区踏出生命通道
2025年2月的大雪夜,展旦召派出所接到110指令:青达门村有外地车辆被困,通讯中断,救援队束手无策。接警后,周二军仅凭报警人模糊的描述,便精准锁定大致区域。寒夜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西北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搜寻,每过一处山坳都弯腰查看车轮印。3小时后,终于在偏远矿区山沟里发现被困车辆——车旁,一位老人蜷缩着瑟瑟发抖,胳膊还有擦伤。周二军立刻解下自己的棉衣裹住老人,又用暖手宝焐热老人冻僵的手脚,一路小跑将其送往医院。直到医生说“没事了”,他冻得发紫的嘴唇才咧开一丝笑。
这样的紧急救援,在他13年的工作中早已是常态。2023年夏天,一名7岁孩童在牧区放羊时迷路,家长报警时只说“在有歪脖子树的山梁附近”。周二军凭着记忆里的地形,在暴雨中搜寻4小时,终于在一处山洞里找到吓得大哭的孩子。他脱下警服裹住浑身湿透的孩子,背着他蹚过齐膝的泥水往回走,孩子趴在他背上小声问:“警察叔叔,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呀?”他笑着说:“叔叔心里有张地图,能找到所有迷路的娃娃。”
辖区地广人稀,山沟交错,许多路段崎岖不平,警车难以行驶,是导航地图的“空白区”。13年来,周二军用一辆摩托、一双脚,把每条沟壑走向、每户定居点、每个矿区作业面都刻进了心里。“周二军的脑子,就是咱这移动的信号塔!”村民的话,是对他“活地图”最生动的注解。他凭着这张“活地图”,从暴雪夜救被困司机、暴雨中帮群众推车,到深夜送急症患者就医,累计救助群众500余人,紧急救援23起,次次抢在“黄金时间”里,让偏远角落的生命始终有依靠。
“解纷能手”架心桥:把矛盾化解在炕头田间
2025年5月,展旦召苏木某煤矿拆迁中,村民刘某因补偿款与煤矿僵持不下。刘某的父母身患重病,身上插着管,居住在矿区有极大安全隐患。周二军跑了11趟刘家,一边帮老人联系临时住所,一边拉着刘某算“安全账”:“叔,钱再多,不如老人平平安安。您看这矿坑边上,万一有个闪失……”他又联合自然资源局、司法所的同志,请来法律顾问逐条解读政策,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不止拆迁纠纷,邻里宅基地、牧区牛羊越界、矿区工资拖欠……各类矛盾他都“照单全收”。2024年秋天,辖区内福茂城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吵得要动手,一方说“对方占了半米地”,一方骂“他故意往我家墙上泼脏水”。周二军带着卷尺到现场丈量,又拉着两家人坐在地头回忆:“你们爷爷那辈可是搭伙盖的房,当时还共用一口井呢……”他从祖辈情谊聊到法律规定,最终两家人各让一步,还一起修好了共用的栅栏。
辖区煤矿密集,拆迁、征地、邻里摩擦常引发矛盾。周二军总说:“矛盾就像柴火,不及时灭,容易烧起来。”他主动揽下“烫手山芋”,蹲在村民家的炉火旁听委屈,坐在矿工宿舍的板床边算明白账,把调解室“搬”到矛盾最前线。
13年来,他成功化解矛盾80余起,其中30余起是可能引发冲突的“硬骨头”,真正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不出苏木”。村民们说:“有事找二军,心里踏实。”
“缉枪尖兵”护安宁:让危险成“往事”
2023年冬天,他走访70岁的青达门村牧民老杨时,发现墙角有个旧木盒。老杨支支吾吾说“是父亲留下的”,打开一看,竟是一把锈迹斑斑的火药枪。周二军没批评,反而给老杨递上热茶:“叔,这枪放家里,万一受潮走火,伤着您孙子咋办?您把它交了,我给您申请个‘守法户’奖状。”三天后,老杨主动把枪交到派出所,还带动村里3户人家上交了藏枪。
青达门村曾有“祖辈打猎、家中藏枪”的旧习,一些群众把祖传火药枪当“传家宝”,觉得“藏着没事”。周二军深知,枪支是悬在辖区的“定时炸弹”,必须从根上除隐患。
为打破村民们的固有认知,他先从村组干部入手,联合各村社长成立“缉枪治爆小分队”,挨家挨户讲案例:“前年南方某村有人玩枪走火,打残了自己儿子;去年有牧民私藏猎枪被查,不仅罚款,还留了案底……”他带着宣传册进牧区,在牛圈旁、羊棚边给牧民念法律条文,又在村口贴标语:“一支枪,一颗雷,害了全家毁了村。”
13年来,“缉枪治爆小分队”共收缴各类枪支20余支、射钉弹100余发,辖区从未发生涉枪涉爆案件。如今,牧民们见了他总说:“二军,多亏你,现在夜里睡觉都踏实。”
“禁毒卫士”铲毒瘤:把“毒隐患”连根拔起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但辖区一些农牧民、矿工觉得吸食“安钠咖”“解乏”,甚至有人在田里种罂粟“治肚子疼”。周二军急在心里:“毒瘤不除,平安就是空谈。”
每年夏天,他顶着40度高温跑遍田间地头,裤腿沾满泥,皮肤晒脱皮。有一次,他在辖区走访排查时,发现独居老人张某的菜园里藏着20多株还未成熟的罂粟。张某梗着脖子说:“这是药材,治我老寒腿的。”周二军蹲在菜园边,给老人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又联系村医上门讲解“罂粟治病是误区,有毒副作用”。第二天一早,张某自己把罂粟拔了,拉着周二军的手说:“娃,听你的,咱不犯法。”
他不仅“铲毒”,更重“防毒”。多年来,他在矿区宿舍、村文化室开了45场禁毒讲座,用短视频讲涉毒案例,给矿工发“禁毒明白纸”。有次在煤矿讲课时,矿工小李红着脸说:“我以前也‘烫’过,听你一说才知道是吸毒。”后来,小李成了矿区的“禁毒宣传员”,还帮着劝诫了3个工友。
“田埂辅警”护春耕:把纠纷化解在泥土里
2025年4月,福茂城村两社因地界不清,村民王某耕种时遭对方阻拦,双方拿着锄头对峙,差点动手。周二军赶到时,两社村民已经吵成一团。他先让大家放下农具,笑着说:“都是种地人,误了播种,全年收成就没了,划得来吗?”随后,他联合苏木司法所、昭君法庭的同志,翻出30年前的土地台账,带着皮尺在田里一点点量,又请村里的老长辈回忆边界标记。3小时后,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王某握着对方社长的手说:“二军说得对,咱不能为了几分地伤了和气。”
这样的事,在春耕季很常见。2023年,村民老周买的种子出了芽率问题,和经销商吵到派出所。周二军带着农业站技术员去地里查看,又联系经销商协商,最终经销商赔偿了种子款,还帮老周补种了新种子。老周说:“二军不光解决纠纷,还帮咱保住了收成。”
“脚底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这是周二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年春耕时节,为避免地界争议、农资问题等矛盾纠纷耽误农时,他总是格外忙碌——田间地头的田埂上、村民们的庄稼地里,总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他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春耕就这短短几十天,一旦因为纠纷误了播种时机,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就要受影响,说什么也不能让这样的事儿发生。
13年寒来暑往,足以让青丝染上霜雪,但他守护北疆热土的赤子心从未冷却。牧民说,看到他的警灯,就像看到了“平安灯”;矿工说,听到他的大嗓门,就觉得“心里稳”;村民说,他的脚印里,全是咱老百姓的冷暖。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信号盲区踏出了一条条平安路,在矛盾深处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周二军就像北疆大地上一棵沉默的胡杨,根须紧抓泥土,枝叶荫蔽四方。这默默矗立的身影,正是大美北疆最动人的 “平安风景”。
温馨提示
亲爱的小伙伴:
来源:平安鄂尔多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