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加沙中部,等待领取援助物资的巴勒斯坦人惨遭以色列军队枪击,至少四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一幕发生在饥荒和轰炸双重夹击下的加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已经不仅仅是打击武装组织,而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存权利进行系统性剥夺。
在加沙,想填饱肚子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近日,在加沙中部,等待领取援助物资的巴勒斯坦人惨遭以色列军队枪击,至少四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一幕发生在饥荒和轰炸双重夹击下的加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已经不仅仅是打击武装组织,而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存权利进行系统性剥夺。
据巴勒斯坦官方报道,这起悲剧发生在一个由“加沙人道基金会”(GHF)设立的物资分发点附近。
听起来这是个救援机构,但自从这个基金会开始运作以来,已有超过一千名巴勒斯坦人在领取援助时被以军射杀。援助点成了“死亡陷阱”,名义上是提供帮助,实际上却沦为了屠杀的场所。
国际社会早就对这种援助机制提出批评,认为这些分发点根本没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也无法满足需求。
但以色列却将这些援助点包装成“人道窗口”的象征,掩盖其对加沙实施封锁的真实目的——通过饥饿和贫困来瓦解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秩序。
加沙每天至少需要500至6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实际到达的数量却少得可怜。
饥饿和营养不良已经成为加沙人的生存常态,特别是儿童和老人,他们是这场饥荒的最大受害者。
加沙卫生部门统计显示,已有数百人因饥饿丧生,其中包括许多儿童。国际救援组织直言,这种“以饥饿为武器”的策略,实际上是一种慢性屠杀。
但实际情况却是,平民的生活基础被摧毁,医院因饥饿和轰炸的受害者而人满为患,避难所也难逃导弹的袭击。
当援助点成为屠杀现场,当饥荒成为战争的工具,这场所谓的“反恐战争”早已失去了任何道德和合法性。
不仅如此,这场冲突还在动摇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长期以来,以色列依靠“自卫”的叙事赢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但随着媒体镜头记录下的惨状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这种逻辑。
儿童因饥饿而死去、援助点的人群中弹倒地、学校变成废墟——当这些画面成为战争的主旋律,以色列“自卫”的说辞显得无比苍白。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加沙。
国际人道组织警告,如果饥荒持续恶化,不仅会造成更大规模的死亡,还会引发难民潮、社会撕裂,甚至动摇整个地区的稳定。
饥饿不是孤立的,它会像病毒一样蔓延,带来愤怒、动荡和更多的冲突。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每一天都像是选择死亡方式的挣扎——是死于饥饿,还是死于轰炸?
这不仅仅是加沙的灾难,更是对整个国际体系的一次拷问:当一个民族被系统性地逼向灭绝,世界是否还能默然旁观?这份沉默,本身就是最大的共谋。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