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组团“卷”短剧,赛道产能过剩,传统公司迎大考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6 14:31 1

摘要:另一边,国内传统影视公司的2025年半年报也陆续出来,各家在短剧业务上的日子过得差别挺大,有人靠短剧翻了身,有人赚了营收却没利润,还有人仍在摸索转型。

迪斯尼最近投了点众科技旗下的海外短剧平台DramaBox,这事儿让不少人关注到全球影视巨头开始下场短剧赛道了。

另一边,国内传统影视公司的2025年半年报也陆续出来,各家在短剧业务上的日子过得差别挺大,有人靠短剧翻了身,有人赚了营收却没利润,还有人仍在摸索转型。

先说说那些在短剧赛道跑在前头的公司,完美世界今年上半年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之前还处于亏损状态,现在不仅扭亏为盈,净利润也有不少增长。

它的影视业务收入涨得特别快,这里面短剧帮了大忙,完美世界今年推了部叫《夫妻的春节》的现实题材短剧,播放量突破了5亿,成了2025年第一部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

老实讲,完美世界的游戏业务一直是营收主力,但这次短剧能让影视业务扭亏,确实让人看到了它在短剧布局上的成效。

华策影视作为做长剧的老手,在短剧上也没落下,它走的是“长短联动”的路子,长剧像《国色芳华》《锦绣芳华》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短剧成了重要的补充。

现在华策影视每个月能稳定产出20部短剧,其中《以爱之名》播放量超过5亿,这数据放在短剧里算是很亮眼的了。

从华策的做法能看出来,传统影视公司要是能把长剧的优势和短剧结合起来,确实能在短剧赛道上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幸福蓝海和柠萌影视也靠着短剧实现了扭亏为盈,幸福蓝海把短剧和电影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还借着“潮计划”和不少新兴的短剧创作团队合作,推出的《神兽河行记》还入选了总局的推荐剧目。

柠萌影视则成立了两个短剧子厂牌,专门做细分赛道的短剧,半年下来短剧收入就超过5000万,成了公司的第二大增长支柱。

本来想,传统影视公司转型做短剧可能会有不少困难,但从这些“领跑者”的表现来看,只要找对方向,短剧完全能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

不过,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短剧里赚到钱,欢瑞世纪上半年营收涨了,可净利润却亏了,旗下负责短剧业务的公司虽然营收不错,但为了搭建团队、开发海外平台花了太多钱,最后还亏了300万。

短剧对欢瑞世纪来说,更像是一根不得不抓的“救命稻草”,可成本没控制好,这根稻草反而成了负担。

华谊兄弟的情况更不好,营收降了一半,净利润亏得更多,传统影视业务下滑严重,虽然它也推出了9部短剧,但这点收入根本填不上主业萎缩的窟窿。

说实话,华谊兄弟早就涉足过短剧,可之前没坚持下去,现在再想靠短剧救场,市场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难度自然大了不少。

还有些公司仍在短剧赛道摸索,慈文传媒很早就开始做短剧出海,今年推出的《LoveOnTheSidelines》在国际平台上表现不错,可公司整体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海外短剧带来的收入没能扭转局面。

稻草熊娱乐则把短剧和文化结合起来,推出了两部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短剧,想通过这种方式挖掘IP价值和传播文化,只是目前短剧业务还没形成规模,效果还不明显。

如此看来,短剧之所以让传统影视公司出现这么大的业绩差异,关键还是在战略和执行上。

那些做得好的公司,早在好几年前就看到了短剧的潜力,并且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了清晰的策略,还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架构来适配短剧业务。

而那些做得不好的公司,要么是一开始没重视短剧,等主业不行了才想起转型,要么就是虽然做了布局,但没控制好成本,也没整合好资源。

现在短剧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备案的短剧数量越来越多,可很多作品因为剧情老套、制作粗糙,根本没人看。

而且监管也越来越严,对短剧的内容要求更高了。传统影视公司要想在短剧赛道走得远,不能只想着扩大产能,更要发挥自己在叙事、制作和资源整合上的优势,做出有质量、有特色的作品。

毫无疑问,短剧已经改变了传统影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未来,这些公司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短剧行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