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人爱喝酒,酒量好,在中国酒文化版图上独树一帜 ,素有 “山东归来不喝酒” 的说法。在山东,酒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家庭聚会、朋友小酌,还是商务宴请,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山东人喝酒豪爽大气,遵循着传统而严谨的酒桌礼仪,这背后既有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体
山东人爱喝酒,酒量好,在中国酒文化版图上独树一帜 ,素有 “山东归来不喝酒” 的说法。在山东,酒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家庭聚会、朋友小酌,还是商务宴请,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山东人喝酒豪爽大气,遵循着传统而严谨的酒桌礼仪,这背后既有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山东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在这片热爱酒的土地上,曾出现过一种独特的现象 ——“一县一酒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几乎每个县都拥有自己的酒厂。这些酒厂生产的酒,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饮用需求,还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见证了山东酿酒业的辉煌,也承载着无数山东人的回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鲁酒品牌中涌现出了不少明星产品,秦池酒、孔府家酒、孔府宴酒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广告宣传,在全国白酒市场中迅速崛起,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
孔府家酒可以说是鲁酒品牌中较早利用广告宣传打开市场的先驱者。1994 年,孔府家酒抓住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契机,在剧中巧妙植入广告,并推出了那句经典的广告语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句充满温情与乡愁的广告语,瞬间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内心,让孔府家酒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随着广告的热播,孔府家酒的销量急剧攀升,从最初的几百吨迅速增长到辉煌期的几千吨。此后,孔府家酒乘胜追击,在春运期间再次投放广告,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影响力,其名气享誉全国,在巅峰时期,年销售额突破十亿,稳居全国白酒的前十强。
孔府宴酒同样不甘示弱,1994 年年底,孔府宴酒以 3000 万的高价击败茅台、五粮液等一众名酒,夺得首届央视广告标王。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让孔府宴酒的名号一夜之间响彻大江南北。在央视这个强大平台的助推下,孔府宴酒的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1995 年全年营收高达 9.18 亿,而前一年的营收仅为 3.5 亿 ,增长速度令人惊叹。那句 “喝孔府宴酒,作天下文章” 的广告词,也成为了当时的经典,被人们广为传颂。
秦池酒的崛起更是迅猛,1995 年以前,秦池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酒厂。然而,在看到孔府宴酒的成功之后,秦池酒厂厂长姬长孔果断决策,于 1995 年底以 6666 万的金额拍下 “央视标王”。这一豪赌般的举动,让秦池酒一夜成名,订单如雪花般纷纷飞来,1996 年的营收高达 9.5 亿,在国内的知名度急剧上升 。尝到甜头的秦池酒,在 1996 年年底更是以 3.2 亿的天价再次拍下 “标王”。这一疯狂的举动震惊了整个白酒行业,也让秦池酒成为了当时最受瞩目的品牌。
曾经风光无限的鲁酒品牌,如今大多已风光不再,逐渐走向没落 ,这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
在鲁酒品牌崛起的过程中,广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依赖广告,却忽视了酒质的提升,也为它们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以秦池酒为例,1995 年和 1996 年连续两届豪掷重金拿下央视标王,在广告的强力推动下,秦池酒的知名度和销量短期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没有建立在酒质坚实提升的基础之上。随着销量的急剧攀升,秦池酒自身产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秦池酒选择从四川等地大量外购基酒进行勾兑。这一行为在当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轩然大波,消费者对秦池酒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品牌口碑一落千丈 。
尽管秦池酒在广告宣传上投入巨大,但酒质问题始终是硬伤,最终导致其市场份额大幅萎缩,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过度依赖广告,忽视酒质的发展模式,不仅是秦池酒的问题,也是当时许多鲁酒品牌的通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他们更加注重酒的品质和口感。如果酒企不能在酒质上持续投入和提升,仅仅依靠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终究难以长久立足。
山东白酒市场的 “内卷” 现象也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鲁酒品牌的发展 。山东作为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酒厂众多,品牌林立,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这些酒厂生产的白酒在口感、香型、包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各品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和营销战,导致内耗严重。例如,在一些地区,不同品牌的白酒为了吸引消费者,纷纷降低价格,压缩利润空间,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 。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企业的大量资源,还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长期的 “内卷” 让山东白酒企业深陷省内市场的泥潭,无暇顾及省外市场的开拓。
相比之下,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成功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山东白酒由于内部竞争过于激烈,难以形成合力,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始终未能出现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酒品牌。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宣传对于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山东酒企在宣传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告热潮后,山东很多酒企逐渐回归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只要把酒做好,就不需要过多的宣传。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山东白酒宣传力度的下降 。如今,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很少能看到山东白酒的广告。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茅台、五粮液、洋河等一线白酒品牌,通过持续不断的广告投放、举办各类营销活动以及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 。宣传力度的不足,使得山东白酒的品牌知名度局限于本地,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气。许多消费者对山东白酒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当地的几款品牌上,对于其他众多的山东白酒品牌了解甚少 。这无疑限制了山东白酒的市场拓展和发展空间,使得它们在全国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山东人爱喝酒,且饮酒量大,这为山东白酒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本地市场空间 。据相关数据统计,山东人的人均饮酒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本地白酒的需求量巨大。而且,山东人在饮酒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地域偏好,更倾向于选择本地酒 。这种本地需求旺盛的局面,使得山东白酒大多在本地市场消化,缺乏走向全国的动力。对于山东的酒企来说,本地市场的需求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开拓省外市场方面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投入 。与其他省份的白酒品牌相比,山东白酒在全国市场的布局相对滞后,市场份额较小。例如,江苏的洋河股份,通过大力拓展全国市场,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而山东白酒由于过于依赖本地市场,在全国市场的竞争中逐渐落后,难以与其他品牌抗衡 。
如今,山东白酒市场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 。在香型方面,市场结构整体呈现出包容性强的特点,浓香型白酒在消费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在 50 万吨的白酒消费体量中,浓香型白酒达到 35 万吨,占比高达 70% 。不过,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元化发展,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 。在 600 亿元的白酒市场消费规模中,浓香销售额大约 320 亿元,占比 53.33%,依旧保持领先;酱香销售额为 200 亿元左右,占比 33.33%,在茅台等品牌的引领下表现出色 ;清香销售额约 50 亿元,占比 8.33%,在汾酒的带动下迎来回暖复兴 。而以芝麻香、兼香、馥郁香为代表的其它香型销售额则在 30 亿元左右,市场占比约 5% 。
从省内外品牌销售占比来看,山东白酒市场呈现出省外品牌占主导、本地品牌努力突围的竞争格局 。2023 年,在 600 亿元的白酒消费规模中,山东省外品牌销售额约 450 亿元,占比 75% ;省内白酒品牌销售额约 150 亿元,占比 25% 。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泸州老窖等省外一线名酒在山东市场表现强势,占据了核心主导地位,共计拿下约 230 亿元的销售份额,在整个市场中占比约 38.33% 。省内品牌中,景芝、扳倒井、琅琊台、花冠、古贝春等 10 余家鲁酒品牌表现相对突出,共计实现销售 150 亿元 。但目前还没有销售额超 20 亿元的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 。
在价格带分布上,山东白酒市场覆盖了超高端、高端、次高端、中低端等多个价格带,价格结构丰富多元 。2000 元以上超高端价格带基本以茅台为主,市场规模在 100 亿元左右 ;千元价格带主要以五粮液、国窖 1573、君品习酒等高端产品为代表,市场规模在 90 亿元左右 。500-1000 元的次高端价格带整体规模相对偏弱,仅为 60 亿元 +,主要由洋河、泸州老窖等省外名酒占据 。300-500 元中端价格带规模达到 90 亿元 +,由洋河天之蓝、水晶剑南春等名酒中价位标品主导 。100-300 元则为山东白酒市场核心价格带,整体规模达到 150 亿元 +,是省外品牌中低价位产品与鲁酒区域头部核心标品的主战场 。
低端 50-100 元、50 元以内两个价格带规模分别为 60 亿元 +、50 亿元 +,超百亿的市场几乎被山东各大区域品牌瓜分,50 元以内市场更是区域地产酒扎堆,体现出 “一县一酒厂” 的地域特色 。特别是 300 元以内中低端价格带规模达到 260 亿元左右,占比达到 43.33%,接近一半的体量,成为支撑山东白酒市场的基本盘 。
面对当前的市场现状,山东酒企要突破困境,需从多个方面发力 。品质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鲁酒企业应专注品质,传承经典,不懈创新、精益求精,提升技艺,酿造极致化产品 。在产品的转型升级上,鲁酒企业应在品质提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打造中高端产品,改变大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的局面 。在香型风味上,鲁酒要坚持差异化竞争,在酒体设计、风味创新、品类创新等方面下更深的功夫,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 。例如,景芝白酒牵头推动了中国芝香白酒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带领芝香军团聚力打造芝香特色产区,为高端芝香的品质优势和品牌价值发声 。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销创新对于酒企的发展至关重要 。鲁酒企业应创新营销方式,激发消费者对鲁酒文化的兴趣,增强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可以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展精准化的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 。同时,加强跨界合作,拓展宣传渠道,鼓励鲁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开启跨界合作,将鲁酒元素融入 “好客山东” 旅游路线、文化驱动、体育赛事,提高鲁酒品牌曝光率和影响力 。此外,鲁酒企业还应强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齐鲁酒文化内涵,将儒家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与鲁酒品牌深度融合,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和品牌故事,提升鲁酒品牌文化软实力 。
展望未来,鲁酒的发展前景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少喝酒,喝好酒” 的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对鲁酒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同时也为高品质、差异化的鲁酒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低度白酒在全国市场范围内正形成一股热潮,有数据预测,2025 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达 742.6 亿元 。鲁酒向来以低度浓香闻名,具备先发优势,若能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低度高端白酒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
值得欣喜的是,当前鲁酒企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积极采取行动 。2024 年,鲁酒频频出击,势头强劲 。5 月,“鲁酒品牌提升工程” 实施新闻发布会暨第二届鲁酒品牌发展高层论坛在济南举行 ;6 月,“2024 鲁酒全国行” 走进北京,鲁酒知名品牌集体亮相 ;11 月,“好品山东有好酒” 鲁酒名品暨双节消费推介活动在青岛举行 。鲁酒骨干酒企也纷纷行动起来,景芝白酒通过举办及参与各类重要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引领鲁酒振兴 ;云门酒业接连亮相多个重要活动,进一步打响了北方酱酒品牌,并加速全国化特色市场的布局 。鲁酒企业正通过抱团取暖、集体行动的方式,努力提升鲁酒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为鲁酒的复兴与崛起而努力 。相信在品质提升、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推动下,鲁酒有望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振兴与发展 。
山东 “一县一酒厂” 的现象,见证了山东白酒行业曾经的辉煌与繁荣。然而,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鲁酒品牌逐渐没落,至今未能出现全国知名的名酒,这背后是过度依赖广告、酒质把控不足、市场 “内卷” 严重、宣传力度欠缺以及过于依赖本地市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山东白酒市场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鲁酒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提升品质、创新营销、强化品牌建设等方式,努力提升鲁酒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信在鲁酒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白酒有望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重新绽放光彩 。
山东白酒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数人的回忆,不知道大家对山东白酒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记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聊聊那些年我们喝过的山东白酒 。
来源:聊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