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大网红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说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表示“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01
“西贝预制菜风波”的来龙去脉
事情你肯定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做个简单复述:
2025年9月10日,大网红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说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表示“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这条微博刚发出后迅速登上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也很快突破2.5亿。对西贝来说,妥妥的舆情危机了。而当前的西贝,是一家年收入规模在60多亿的连锁餐饮品牌,在全国拥有接近400家门店,正走在2026年IPO上市的路上。
西贝创始人兼CEO贾国龙公开反驳,说西贝“100%没有预制菜”。他公开了罗永浩用餐时的消费账单,并且发布了这13道菜的制作流程文档,还开放了全国370家后厨,邀请媒体参观,还表态说,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过程中,餐饮行业有上百人站出来支持西贝,其中不乏巴奴毛肚、吉祥馄饨等大品牌。9月12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发帖说:“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但双方的对峙没有停息,反而升级了。
罗永浩在社交媒体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预制菜线索,还开了一场直播,展示他收集到的西贝预制菜证据,比如保质期18个月的袋装海鲈鱼等等。同时,罗永浩声明,自己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预制菜以现做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西贝这边,很快陷入了更大的麻烦。它不但没有解释清楚预制菜,还让媒体和网友们发现后厨的新问题。比如,儿童餐用到的西兰花原料,保质期长达24个月;羊排做好之后,允许隔夜卖;部分厨师无证上岗,甚至有的员工用漏勺通下水道。
这一通操作下来,有第三方的调研数据显示,7.2万条网络评论里,仅有6%支持西贝,19%要求行业规范,28%质疑西贝,剩余的47%支持罗永浩。于东来也在时隔一天后,默默删掉了支持西贝的言论,发声说:“回到自己的世界吧!”
但到了9月13日晚上,处于局势上风的罗永浩突然宣布停战。他发帖说,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自己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经此一役,西贝单日营收损失超过200万元,不少门店的客流腰斩。而安徽的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因为在菜单上明确标注预制菜比例,在这场唇枪舌剑里不断被当作正面案例,意外收获了一大波好感。
9月14号晚上,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张截图显示,贾国龙在一个群里承认自己应对方式有错,说以后要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9月15日下午,西贝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2025年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相关调整。
这是事情的大致来龙去脉。
接下来,无论西贝如何面对危机、如何向公众交待,我认为有一个问题,都是它必须意识到的。这就是,它客观上同时在服务两个消费预期完全相反的人群,而它没有清晰地把这两个人群识别和区分开来。
什么样的消费预期会完全相反?一种叫“消极金线”,一种叫“郑重以待”。
02
消极金线
先说消极金线。
我之前讲过,消费者们对中介型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个期待准则:你要做得足够好,好到没有存在感。像是,戴了像没有戴的耳机,尽责但又像不存在的保姆,耐用但不花哨的插座。足够好是金线,没有存在感是消极。
西贝这样一个西北菜连锁餐饮品牌,对根基牢靠的中高产人群来说,也是一条消极金线。前面我们说,于东来把西贝和海底捞放在一起,统称为“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他就代表了这个人群的典型画像。
这个人群的年收入在50万以上,甚至更高。三个蒸饺卖9块还是29块,他并不介意;是预制还是现包的,他也没那么介意;至于味道口感,他也没有比及格更高的预期。
这类消费者收入不错、时间紧缺,同时有极强的目标意识和自主性。对他们来说,西贝、海底捞、老乡鸡和麦当劳是一样的,都是标准化快餐,都是用来解决必要能量摄入的,拥有功能价值就可以了。
同时,他们也有足够多的视野和渠道去获取快乐,所以不会完全把快乐寄托在味蕾上。即便要追求饮食之乐,也不会寄希望于119一份的西贝烤羊排,而会愿意跑一趟宁夏,只为了一锅号称最鲜嫩的滩羊。
这个人群看待西贝的时候,介意的是什么呢?是省心,是健不健康、快不快捷。他们期待的是,西贝当好一条“消极金线”——不求惊喜,但求不出错;不求美味,但求安全便捷,以便他把心理能量省下来,去忙更有价值的事。
所以,当西贝开放后厨暴露了安全疏漏,击穿了这条消极金线,于东来就删掉了给它的背书。
03
郑重以待
而西贝面对的另外一个人群,跟于东来们的心态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想要踮一踮脚来善待自己、咬一咬牙善待孩子的人群。
你想想这个画面:一个996的打工人,平时吃“白人饭”、冲蛋白粉、买各种研磨成粉的健康代餐,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平时在生活体验上正在委屈自己,也常常自嘲吃的是“人用饲料”。走进西贝之前,他们都清楚,拼多多上的爆品羊排卖什么价。
这样一群人,当他们在外卖平台上,或者西贝的餐桌前,勾选39块钱的面筋、89块钱的烤鱼、119块钱的烤羊排时,想买的不只是那份菜,还有一份“郑重以待”。
在人们没有宣之于口的下意识里,这个菜价对应的图景是:后厨有几个专业的厨师,为了让我开心,正在彼此协作、忙前忙后。这个图景会让他觉得,借助别人的专业和用心,犒劳了自己,这证明自己是值得的。
出门聚餐的家庭,往往也会为了孩子,在商场诸多的餐厅当中,选择在西贝门口排队。
西贝有个著名口号是“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号称自己做的是1到12岁专业儿童餐。
因为团结了儿童,在这次之前,它已经成了大众心目中的家庭聚餐品牌。在它的整个客群系统里,家庭客群占比超过了65%,尤其是周末时段,家庭消费贡献销售额占比高达78%。这个基本盘,让它2024年累计销售的儿童餐超过了2000万份,累计服务的家庭顾客超过2亿人次。
家长们陪着孩子走进西贝,付的菜价当中也有一部分是在买“郑重以待”:“请你比我更专业地善待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买单的家长们自己也能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追求的是超我体验。这让他们愿意拿出更高餐标、抑制自身偏好,去给孩子更好的。
04
预期冲突与错配
你看,西贝的工业化供应链,给消极金线人群带来了效率,“专业品质”的传播定位又给郑重以待人群带来了优越。我非常怀疑,消极金线人群对整体价格的不敏感,让西贝忽视了郑重以待人群对情绪溢价的在意和期待。
请注意,这两个人群的需求本质上是矛盾的:
消极金线人群要的是“无感”——你越像工具,我越信任你。
郑重以待人群要的是“有感”——你越用心,我越愿意付溢价。
一个品牌怎么能做到既无感又有感,既工具化又情感化?在两个目标人群互相不透明的时候,也许能做到。但当两个策略被罗永浩拼在一起刺破时,郑重以待人群感受到了巨大的背刺。
说到底,消费者的怨气,不是针对预制菜本身,而是针对价格与价值的错配。即便是郑重以待型人群,他们在面对萨莉亚、麦当劳的预制菜时也并不会反感,因为这些品牌的菜品定价就是预制菜定价,他们并没有支付情绪溢价,也没有对应的情绪预期。
跟“消极金线”人群不同,“郑重以待”所对应的人群,对菜品的预制程度,都是高度介意的。因为预制程度越高,“郑重以待”的预期就被解构得越破碎。这有点像王富贵周末决定抛弃电动按摩椅,高价请一位30年经验的正骨师傅上门按摩,结果发现师傅背来了另一张按摩椅。
那笔情绪溢价没有买来的郑重以待,会快速转化成人们的委屈和愤怒:“我明知你贵还走进你的餐厅,不是为了让你应付我的。”这句话背后,可能还藏着一句更心酸的潜台词:“我平时已经很善于应付自己了。”
所以啊,这场预制菜危机,更多是一次因为承诺与证据不对称导致的预期坍塌。西贝用“专业手作、郑重以待”的叙事,搭了“标准化效率”的供给,把预制价与现作价、补给场景与犒赏场景混在了一起。
要化解此事,不在于证明“有没有预制”,而在于重构对价关系。要不要继续兼容两个消费人群,怎么能接住和化解价格敏感人群的情感诉求,这些问题是西贝需要先想明白的。
来源:商财洞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