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开放日】系列展播第1期:“聚力奋进决胜年 统计青年谱新篇”青年干部演讲比赛优秀稿件第一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6 16:27 1

摘要:以“统计业务学习提升年”为契机,我们在淬炼本领中夯实根基,在抓班子带队伍中凝聚合力。围绕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诚实诚信守初心 依法统计担使命”主题,市统计局青年干部以演讲诠释担当,以数据彰显使命。本专栏将陆续发布优秀演讲稿,展现统计青年以诚信铸数据真实、以实

以“统计业务学习提升年”为契机,我们在淬炼本领中夯实根基,在抓班子带队伍中凝聚合力。围绕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诚实诚信守初心 依法统计担使命”主题,市统计局青年干部以演讲诠释担当,以数据彰显使命。本专栏将陆续发布优秀演讲稿,展现统计青年以诚信铸数据真实、以实干谱时代新篇的昂扬风貌!

在数海中寻求统计人的志与梦

服务业和社会人口科

母一彤

工作这些年,我常思考三个问题:问志、寻志、立志,这是我初入统计的困惑,也是成长的答案。

问志:在老故事里找初心

六年前,我是一名初入统计的新人。前辈们告诉我,以前统计报表的总量数据,是用算盘拨出来的,尤其是“三大普查”的日子里,没有标准化的表格,他们就用尺子与铅笔手绘报表;没有电子计算工具,就靠算盘计量数据的总量,那噼啪作响的算珠陪伴着前辈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加班夜。也许,那个年代的统计工作与现在相比,要求没有那么高,程序没有那么复杂,但他们用着最原始的工具,践行着最纯粹的统计初心。从那时起,前辈们对统计工作的热忱和对数据真实的追求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从“算盘”到“键盘”,变的是统计工具,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统计人的坚守与热爱。

寻志:在普查里懂责任

第一次参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什么是“统计人的担子”。当时任务重,既要学透普查方案,又要跑企业核数据。上午看进度,下午盯审核,生怕哪里出错。有次发现一家企业数据对不上,我们连夜打电话核实,直到弄清楚是重复计算才放心。当时心里也打退堂鼓,心想“数据差不多就行,何必这么较真?”但我们知道“真实是生命线”,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我们每天干的工作,是要担起来的责任。

立志:在新挑战里找方向

志向之于青年,就如旗帜之于队伍、罗盘之于航船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如今,站在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潮头,我们的笔尖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数字经济兴起,“双碳”目标推进,我们不仅要会汇总数据,还要能分析趋势,给发展提建议。有时候觉得压力大,但也明白,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人要踏踏实实做事。对我们来说,踏实就是把每一张报表做准,把每一次调研做好。遇到新平台、新系统,就花时间学;碰到复杂的数据问题,就一点点啃。我们这行,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每天都是和数字打交道。但想想,我们做的报表能帮政府了解经济情况,能为老百姓谋福利,就觉得这事有意义。

统计人的青春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那些在键盘上跳动的指尖、在报表间流转的目光、在调研路上留下的足迹,都在默默构筑着国计民生的数据长城。未来的路还长,我愿和大家一起,在数海中守住真实,在平凡里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写好属于我们这代统计人的答卷!

以能源统计之笔,书辽阳振兴之章

工业和能源统计科

关思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我的案头还摊着一沓刚整理的《辽阳市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报表》——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里,“辽化”的蒸汽用量、“弓长岭矿业”的焦炭消耗、“太子河风电场”的发电量,正用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这座老工业基地向“绿”而行的脉搏。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战中,我们统计青年该如何用能源统计的“小数”,撬动辽阳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一、能源统计里的“辽阳坐标”:我们的笔尖连着振兴的重量

辽阳,是一座被能源“写进基因”的城市。这里有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辽阳钢管有限公司,有深耕石化产业五十载的辽阳石化,更有弓长岭铁矿这样的“百年矿都”。过去,“黑金”(煤炭)与“重化”曾是辽阳经济的“双引擎”,但也让我们的能源结构一度“偏煤、偏重”。

如今,站在“双碳”目标的历史节点,辽阳的能源统计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能耗账单”需要精准“把脉”——比如辽化正在推进的“油转化”项目,每减少1吨标准煤消耗,背后是37道工序的能耗优化,统计人要钻车间、核台账、对系统,才能算清“绿色转型账”;另一方面,新能源的“成长曲线”需要动态“追踪”——太子河畔的风电场、灯塔市的光伏电站、辽阳县的生物质能项目,从风机叶片的转速到光伏板的发电量,每一个数据都在改写辽阳的能源版图。

去年冬天,我和同事们核实企业一套新上的余热回收系统的能耗数据,当看到企业通过系统每年减少标煤消耗8000吨、相当于种植44万棵冷杉时,我突然明白:我们的报表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辽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器,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见证者。

二、决胜之年的“统计担当”:既要“算准数”,更要“解难题”

有人问:“能源统计不就是收报表、核数据吗?”但在辽阳,这八个字被赋予了更厚重的含义——我们是“政策落地的翻译官”,更是“企业转型的智囊团”。

这让我想起一位老统计人的话:“统计人的担当,不在办公室的台灯下,而在企业的车间里;不在电脑屏幕的蓝光里,而在数据的逻辑里。”决胜之年,我们的“实干”要带着“温度”:既要钻透《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技术经”,更要读懂企业“不会报、不敢报、不愿报”的“心里经”;既要算清“显绩”的能耗账,更要算明“潜绩”的生态账、长远账。

三、青春统计的“破圈之路”:让数据“活”起来,让担当“亮”起来

作为统计系统的“后浪”,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幸赶上了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辽阳的能源统计,正在从“人工抄表”迈向“智慧监管”。

但技术再先进,也需要“人”的智慧。统计工作或许平凡,但平凡中藏着伟大——我们是“发展的眼睛”,用数据记录时代;我们是“振兴的耳目”,用实情服务决策;我们是“青春的注脚”,用担当书写未来。

在决胜之年,统计青年的“新篇”,不在华丽的报告里,而在企业车间的能耗表里;不在宏大的叙事中,而在辽阳蓝天的上升曲线上。让我们用青春之名,赴振兴之约,以“数”为笔、以“实”为墨,共同绘就辽阳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谢谢大家!

决胜之年显担当 统计青年勇奋进

辽宁省统计局辽阳调查队

李思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是来自辽宁省统计局辽阳调查队的李思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决胜之年显担当 统计青年勇奋进》。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作为青年统计干部,我们肩负着为决胜之战提供坚实数据支撑的重任。能站在这里,我倍感荣幸,更深知肩头责任之重。

两年前,我怀着对统计事业的热爱和向往,第一次走进辽阳调查队的大门。那时,对岗位的认知还多停留在课本中。但当我在贫困户家中一笔笔核算家庭收支,在田间地头记录农作物产量,在配合同事进行五经普贸易数据审核时,我才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都凝结着我们统计人的专业坚守。那些反复推敲的指标定义,那些精益求精的审核流程,那些挑灯夜战的数据分析,都是我们对“真实、准确、完整”统计初心的最好诠释。

也许在别人眼中,统计人的工作平凡琐碎:不过是填填表格、算算数字、写写报告。但当我们真正深入基层,就会了解到,这些数字的背后,承载着时代脉搏与民生温度。在防返贫调研中我们倾听民声,在五经普贸易数据审核中我们严把质量关,在普法宣传中我们筑牢法治根基。这些具体而微的工作,正是实干担当的最好诠释。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点滴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筑牢了国家政策的根基,也为决胜之战提供了可靠保障。

决胜之战需要坚定信念。入职以来,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统计调查的工作中。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不断学习,我的思想与行动得到了升华。统计不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政府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决胜之战需要不断调研。在防返贫监测的征程中,唯有双脚沾满泥土,双手捧起民生,方能读懂数据背后的万家灯火。每一次入户走访,都是与真实中国的深情对话:老农掌心的厚茧丈量着增收的艰辛,学童书包的重量承载着未来的希望,病榻前的药盒诉说着健康防线的脆弱——这些鲜活的民生注脚,正是统计调研最珍贵的原始数据。

决胜之战需要创新突破。作为青年统计干部,我们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方法,为统计事业注入新活力。在统计云联网直报平台的推广中,我快速学习、精准操作,确保数据上报的时效性;在“振兴杯”统计建模大赛中,我大胆尝试新算法,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价值;在借调市直机关工委期间,我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这些实践让我明白,创新是融入日常的每一次探索与改进。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尝试,才能为决胜之战提供更科学的统计支持。

决胜之战需要全面发展。回首这两年的工作,我深知,年轻干部应挑起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把每一份工作当成锻炼与提升的机会。党史知识竞赛、各项联合党日活动让我深刻理解党的伟大事业与统计事业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迎新春文艺文化展演、公文写作比赛、青年干部统计分析调研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我的工作生活,更让我感受到了统计系统这个大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与热情。

决战之时,当有担当之志;决胜之际,更需磅礴之力。今年,我有幸被评为2023-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作为青年党员,我将以数据为眼、以调研为基、以创新为刃,在统计事业的战场上勇毅前行,用真实准确的数字守护民生冷暖,用扎实深入的调研服务发展大局。坚定信心,笃定前行,以行动,以实干,书写好决战决胜的时代答卷,让党徽在统计一线熠熠生辉!谢谢大家!

以青春之我,书写统计新篇

工业和能源统计科

李佳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青春之我,书写统计新篇》。

青春如朝阳,充满希望与力量;统计如明灯,照亮发展与决策的方向。百年前,18岁的毛泽东写下了“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誓言,12岁的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时代的浪潮中,国家发展与统计事业的画卷,正等待着我们以青春为笔、以担当为墨,挥毫书写。

初识统计,正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在走街串巷逐户登记普查数据中,我体会到统计工作的辛苦与汗水;在伏案核对相关指标时,我体会到统计工作的严谨与细致。熟识统计,我明白了数据背后的价值与分量,更明白了“青春有为”是对青春最生动的注解。

青春有为,是坚守平凡的匠心

统计工作看似平凡,却关系国计民生。每一笔数据背后,是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城市的发展脉搏。一个数字的偏差、一份报表的延迟,可能影响一个决策的制定。我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但日复一日的精准核算、一丝不苟的逻辑校验,正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当这些平凡的努力汇聚成支撑决策的“数据基石”,便懂得:每一份坚守平凡的执着,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统计青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青春有为,是突破创新的勇气

新时代的统计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年轻的我们,既要传承老一辈统计人“铁算盘”的扎实作风,更要敢于拥抱新变化,在坚守数据真实性底线的同时,用新技术破解难题、用新视角解读趋势,在传承中求变,用大数据比对提高数据质量,用AI、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用可视化工具讲好统计故事,青春的意义在于将活力转化为创新的火花,让统计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

青春有为,是望向远方的格局

当我们用数据记录GDP的增长,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画卷,分析人口流动趋势时,我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数据的守护者、发展的推动者。在工业统计中,我们见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数据曲线勾勒出产业发展的轨迹;在服务业统计中,我们捕捉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从文旅融合到电商蓬勃,数据折射出城市活力的跃动。每一个精准的数字,都是对决胜之年的有力回应;每一份优质的统计报告,都是对决胜之战的积极贡献。

郝鹏书记说:辽宁振兴,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没有等来的振兴,只有拼来的胜利。辽宁的振兴发展,没有旁观者,只有奋斗者。

同志们!站在决胜之年的历史节点,统计青年当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在辽宁振兴的征程上留下坚实的足迹。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任务,用实干诠释青春担当,打赢新时代的辽沈战役。让我们以数据为笔,以实干为墨,共同谱写新时代统计事业的壮丽篇章!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