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甲双胍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陌生的,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简直就是“老熟人”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十有八九都逃不过它的“安排”。医生一开口:控制血糖?先上二甲双胍。便宜、效果稳、口碑还不错,几十年了,依然是降糖药里的“扛把子”。可药是药,长期吃下去,总有点代价。
二甲双胍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陌生的,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简直就是“老熟人”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十有八九都逃不过它的“安排”。医生一开口:控制血糖?先上二甲双胍。便宜、效果稳、口碑还不错,几十年了,依然是降糖药里的“扛把子”。可药是药,长期吃下去,总有点代价。
不少人一吃就是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年,有些人连为什么吃、吃了会怎样都没搞清楚。拿药时点点头,按时吃,血糖控制住了就安心了。可你知道吗?二甲双胍虽然是个“老实药”,但吃久了,不是啥都不带后果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越来越多研究在提醒我们:该注意的,不能不注意。
下面就来聊聊,那些被忽略的副作用,和哪些表现一出现,就该赶紧停药的信号。看完不一定要停药,但一定得心里有数。
说起副作用,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肠胃不舒服,恶心、腹泻这些。但这顶多算是“入门伤害”。真正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身体可能会慢慢累积一些更隐蔽、更麻烦的问题,这些才是需要警惕的。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维生素B12的缺乏。这个不是说说而已,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支持的。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超过4年的患者,大约有6%到30%会出现B12水平降低。
这个比例,其实不低。B12缺了会怎么样?前期没啥大感觉,顶多有点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但时间一长,可能会导致神经病变,手脚麻、走路发飘、记忆力下降……很多人以为是糖尿病并发症,其实根源可能就是药物本身。
还有一个问题,是乳酸中毒。这听着挺吓人,但发生率其实极低,大概是十万人中才有3到10例。但低不代表可以不管。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或者正在使用某些影响肾脏排泄的药物,再继续吃二甲双胍,就可能让乳酸堆积,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有慢性肾病的人,吃二甲双胍得特别小心。
再一个,就是肠胃问题长期存在。有些人以为吃一阵子肠胃就适应了,但有一部分人是一直都在“忍”。吃完药就胀气、拉肚子、饭也吃不香。有研究指出,这些人肠道菌群可能因为药物干预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这种情况,不是“过几天就好了”,而是可能长期伴随。
第四个副作用,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认知功能下降。这个目前还在研究阶段,但初步数据提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维生素B12代谢,间接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使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的情况并不少见。
下面这张表格,汇总了目前研究中关于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和影响: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吃二甲双胍。有些信号一出来,就意味着身体“顶不住了”,再吃就是硬扛,甚至可能出事。最典型的,就是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下降。
肾脏是帮身体排出药物的主要通道,一旦肾功能指标比如肌酐升高、eGFR下降到一定程度,再继续吃二甲双胍,乳酸中毒的风险会成倍增加。这种时候停药是必须的,没得商量。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忽视了——经常性低血糖。虽然二甲双胍本身不像胰岛素那样容易引发低血糖,但如果联合用了其他降糖药,比如磺脲类,再加上饮食控制过头,就可能出现头晕、出汗、心慌、手抖的低血糖症状。
一旦低血糖频繁发生,就要重新评估是否还适合继续吃二甲双胍。
第三种情况是持续性的胃肠道不适,尤其是那种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比如天天腹泻、胃胀、吃啥都没胃口。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小问题”,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影响到肝脏功能。如果停药后症状立刻缓解,那就说明问题可能真就出在这药上。
再有一个,是反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症状,尤其是出现脚麻、手麻、舌头发麻、走路不稳这些表现时。不要总以为是“糖脚”或者“年纪大”。查个B12水平,结果低的话,真得考虑是不是药物惹的祸。
最后一个,是手术或造影检查前后。不少人不知道,手术前如果继续吃二甲双胍,尤其是造影检查用到造影剂时,肾脏负担会加重,可能诱发乳酸中毒。医生一般都会提前让停药2-3天,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出于安全考虑。
很多人一提起二甲双胍,都觉得这是“神药”:又降糖、又减肥、还有抗衰老的说法,甚至有人非糖尿病也在吃。确实,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关注二甲双胍的“副业”,比如它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但别忘了,药就是药,不是保健品,更不是长生不老药。吃药是为了治病,不是为了“防老”。如果不是糖尿病人,或者医生特别建议,没有必要擅自服用二甲双胍。
对于部分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刚诊断就一股脑上二甲双胍,未必是最优解。先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控制饮食、坚持锻炼,有些人甚至可以让血糖恢复正常,无需长期药物维持。可惜的是,很多人图省事,直接走上“药物维持”的道路,反而忽略了根本。
既然它这么常用,也确实有效,那到底该怎么吃才相对安全?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维生素B12水平、乳酸浓度(有条件的情况下)。不要等到症状明显了才检查,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服药方式也讲究。建议饭后服用,尽量避免空腹吃药刺激胃。如果肠胃反应太明显,可以和医生沟通换成缓释片,副作用会小很多。
遇到感冒发烧、拉肚子、脱水这些情况,短期内可以暂停服药,等身体状态恢复后再继续。别硬扛,也别觉得停几天会出大事。血糖有轻微波动没关系,但身体不舒服硬吃药,风险更大。
还有一点,其实很多医生也强调过,就是二甲双胍的使用年限要评估。并不是说一旦吃上了,就吃一辈子。每年体检后,血糖、肾功能、生活方式都变了,就该重新判断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或调整剂量。
长期服用的患者,也可以每年查一次B12,别等到神经病变才发现早就缺了。这种检查不贵,也不复杂,关键是能早发现早干预。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和维生素B12缺乏症糖尿病预防计划结果研究。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101(4),1754–1761。
.二甲双胍在有历史禁忌症的患者中使用。美国医学会杂志,305(12),1222–1225。
.二甲双胍:AReviewofItsMetabolicEffects.糖尿病护理,39(12),2285–2293。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