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突发头晕心慌冒冷汗?医生:透析中后低血压低血糖不得不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9:31 1

摘要: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在透析过程中及结束后,部分患者会经历突发的不适,如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甚至意识模糊。这些症状背后,透析中/后低血压和低血糖是最常见、也最需要警惕的两大“隐形杀手”。了解它们的原因、识别预警信号并掌握应对方法,对

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在透析过程中及结束后,部分患者会经历突发的不适,如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甚至意识模糊。这些症状背后,透析中/后低血压和低血糖是最常见、也最需要警惕的两大“隐形杀手”。了解它们的原因、识别预警信号并掌握应对方法,对保障透析安全至关重要。

01、 两大“杀手”的真面目

1. 透析中/后低血压

定义: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并伴有头晕、冷汗、打哈欠、便意感、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血压可降至危险水平(如收缩压发生率高达20%-40%,是最常见的透析急性并发症。

核心原因:(1)超滤过快/过多: 短时间内清除过多水分,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超过干体重的5%)是主要诱因。(2)血管反应异常:透析液温度过高(>37℃)或钠浓度过低((3)药物影响:透析前服用降压药,特别是长效制剂,降压作用在透析中叠加。(4)心脏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对容量变化耐受差。

2. 透析中/后低血糖

定义: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的血糖水平过低(通常),并伴随心慌、手抖、冷汗、饥饿感、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昏迷。尤其常见于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

核心原因:(1)透析中葡萄糖丢失:每次透析会通过透析液丢失约20-30克葡萄糖。(2)胰岛素代谢改变:透析清除了部分尿毒症毒素,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使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同时,肾脏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清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3)进食不足:透析前血糖偏低((4)药物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日未及时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5)能量消耗增加:透析本身也是一种应激和能量消耗过程,尤其见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关键警示信号:冷汗是两者共有的典型症状!

02、 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当透析过程中或刚结束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 低血压预警信号:头晕、眩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尤其额头、颈部);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心率突然加快;肌肉痉挛(如腿部抽筋);视物模糊、眼前发黑;严重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丧失。

2. 低血糖预警信号:心慌、手抖;强烈的饥饿感;出冷汗(全身性);乏力、头晕;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严重时:血压骤降、肌肉痉挛、意识不清、昏迷。

重要提示:低血糖症状有时会被低血压症状掩盖,尤其在不伴糖尿病的患者中。因此,一旦出现冷汗、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同时测量血压和血糖!准确鉴别是有效处理的前提。

03、 急救处理:分秒必争

1. 低血压急救

1. 立即平卧,抬高下肢(头低脚高位):增加回心血量。

2. 降低或暂停超滤:减少水分清除速度。

3. 快速补充血容量:遵医嘱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或高渗葡萄糖溶液(尤其怀疑合并低血糖时)。

4. 调整透析参数:降低血流量,调整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36℃)和钠浓度(可调钠模式,先高后低)。

5. 吸氧:必要时。

2. 低血糖急救

1. 意识清醒者:立即口服快速升糖食物:糖块(2-4块)、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150ml)、蜂蜜或葡萄糖片。

2. 意识不清或无法吞咽者:严禁喂食!立即呼叫医护人员,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20-40ml)。

3. 暂停透析:症状严重时需暂时终止透析,待血糖稳定、症状缓解后再考虑是否继续。

4. 后续处理:升糖处理后15分钟复测血糖,确保恢复正常。后续需调整透析方案和降糖药物。

04、 防患于未然:长效预防策略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患者和医护需共同努力:

1. 预防低血压

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通常每天不超过1公斤)。严格限制钠盐(每日

优化透析处方:(1)低温透析:设定透析液温度在35-36℃(需个体化)。(2)可调钠透析:开始时使用较高钠浓度(如145-150mmol/L)维持渗透压,后期逐步降低。(3)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如从每周3次4小时改为每周4次3小时,或采用夜间长时透析,使超滤更平缓。(4)生物电阻抗评估干体重:更精准地设定目标脱水量。

合理用药:透析当天早晨避免服用长效或强效降压药。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如改用短效药,透析后服用)。

改善营养和贫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改善心功能。

2. 预防低血糖(尤其糖尿病肾病患者)

透析前务必进食:吃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包含适量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避免空腹透析。

透析中适时加餐:在透析开始后2-3小时左右,补充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饼干、面包片、水果糖)或特制的肾病营养补充剂。体型偏瘦、超滤量大、有低血糖史者尤其重要。

透析日调整降糖方案:(1)胰岛素:透析当天通常需要减量或停用透析前的那次胰岛素(尤其是中长效胰岛素)。具体方案必须严格遵医嘱。(2)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如格列本脲)等易致低血糖的药物在透析日应避免使用。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规律监测血糖:透析前、中(尤其是透析2-3小时)、后监测血糖。有低血糖风险者家中备血糖仪。

考虑使用含糖透析液:可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葡萄糖丢失,降低低血糖风险(需医生评估决定)。

05、日常管理:安全透析的基石

严格遵医嘱:按时透析,规律服药(特别是降压、降糖、补铁、促红素等)。

精准控制饮水量:使用带刻度的水杯,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汤、粥等隐性高水分食物。

均衡肾病饮食:保证足够优质蛋白(如蛋清、瘦肉、鱼肉),根据血钾水平限制高钾食物(香蕉、橙子、蘑菇、土豆等),限制高磷食物。

适度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增强体质,但避免透析过程中剧烈活动。

定期评估:定期复查,评估干体重、营养状态、血管通路功能、心功能等。

加强沟通:出现任何不适(不仅限于透析中),及时告知医生和护士。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

透析中/后低血压和低血糖是威胁透析患者安全的常见问题,但并非不可预防和控制。关键在于患者、家属与医护团队的紧密合作。患者需严格自我管理(控水、合理饮食、规律用药、监测症状),医护人员则需个体化调整透析方案和用药。提高警惕,识别预警信号(尤其冷汗),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并切实执行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每一次透析治疗的安全有效,让患者在漫长的透析之路上走得更稳、更有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