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让年轻人疯狂的泡泡玛特,如今正遭遇至暗时刻,股价从339港元高位腰斩至259港元,摩根大通连夜下调评级,二手市场Labubu价格跳水。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泡泡玛特神话破灭?千亿市值蒸发背后藏了什么秘密?
曾让年轻人疯狂的泡泡玛特,如今正遭遇至暗时刻,股价从339港元高位腰斩至259港元,摩根大通连夜下调评级,二手市场Labubu价格跳水。
股价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让投资者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这家靠盲盒缔造财富神话的公司,究竟怎么了?是IP热度消退,还是资本泡沫破裂?
泡泡玛特上半年的热度相当了得,甚至很多投资商都看重了泡泡玛特股价。
可近期可是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大戏”, 9 月 15 日泡泡玛特的股价宛如脱缰的野马,低开低走。盘中那跌幅一度超过 8% 的数字,投资者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截至收盘时,报 259 港元 / 股,日内下跌 6.43%,总市值也随之跌破了 3500 亿港元的重要关口,来到了 3478 亿港元。
8 月 26 日创下的 339.8 港元 / 股的历史高点,那是何等的辉煌,可如今却像是泡沫破裂一般,股价持续阴跌,跌幅已经达到了 23.78%,市值更是蒸发超千亿港元。
这巨额的市值蒸发,也让投资者们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与担忧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是市场大环境的整体下行,还是泡泡玛特自身出现了问题?
在泡泡玛特股价陷入动荡之时,金融界的权威摩根大通也有了大动作。
它将泡泡玛特的股票评级从备受期待的 “增持” 下调至略显保守的 “中性”。
同时,目标价也从 400 港元大幅下调至 300 港元,这一调整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投资市场中炸开了锅。
摩根大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意之举。
他们指出,泡泡玛特目前似乎陷入了一种缺乏明显增长催化剂的困境之中,就好像一辆失去了强劲动力的列车,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冲劲。
而且,当前泡泡玛特的估值水平在他们看来也不再具有吸引力,曾经被市场看好的高估值,如今却成了让人担忧的因素。
为了更精准地衡量泡泡玛特的价值与风险,摩根大通还特意对其估值模型进行了调整,将采用的 PEG 倍数从 1.5 倍下调至 1.1 倍。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绝对,摩根大通虽然做出了下调评级的举动,但也明确表示仍然看好泡泡玛特的长期投资逻辑。
在泡泡玛特的发展历程中,IP 向来是其备受瞩目的关键所在。
然而如今,这些 IP 的热度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就拿旗下热门 IP SKULLPANDA 来说,新品不眠剧场系列发售之时,那场面可谓是 “惨淡” 至极。
往新品发售时大排长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复存在,仅仅只有 10 人在现场排队,这样的落差着实令人咋舌。
而且,上线当晚线上销量更是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市场中不少人推测,或许是过高的退货率在背后 “捣鬼”。
再看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数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Labubu 第 4 代的整盒成交均价从发售初期的 1916 元一路回落至 1422 元。
Labubu 3.0 隐藏款 “本我” 的二手市场价格更是普遍回落至 700 元 - 800 元,近 30 天内那明显的降价趋势,就像一个危险的信号,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打起了鼓。
不过,摩根大通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其认为当下二手市场价格的下滑,并非意味着 IP 热度的衰退,而是由于产能急剧扩张所导致的结果。
泡泡玛特股价的这场 “风暴”,已然在投资圈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投资者的心情随着股价的起伏而跌宕不已。
那些重仓泡泡玛特的投资者,此刻更是忧心忡忡,就连知名的雪球大 V 都因重仓它而被不少人调侃、嘲笑,整个投资氛围都变得紧张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势,摩根大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让投资者们耐心等待。
等待 2025 年第四季度至 2026 年第一季度的下一个催化剂窗口期,仿佛在那之后,就会迎来转机一般。
确实,泡泡玛特在潮流玩具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曾经凭借成熟的 IP 运营等能力,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即便如今股价波动剧烈,但那些长期优势依然存在,就像深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被再次挖掘。
只是,股价走势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消费者喜好的难以捉摸等等,都像是一道道关卡横在泡泡玛特前行的道路上。
投资者们此时就需要保持理性,不能被一时的涨跌冲昏头脑,要以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去权衡利弊。
泡泡玛特如今正处在多事之秋,股价波动、IP 热度变化等问题纷至沓来。
但危机中亦藏转机,其长期优势犹存。
投资者需拨开迷雾,理性看待,用长远目光去发掘它的潜在价值。相信只要应对得当,泡泡玛特仍有望在潮流玩具领域续写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它后续的发展篇章。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