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五百多吃了顿加热包”,罗永浩一句话把西贝推上热搜。9月10号,北京祥云小镇,老罗五个人点了16道菜,吃完发微博:全是预制味。
“花五百多吃了顿加热包”,罗永浩一句话把西贝推上热搜。9月10号,北京祥云小镇,老罗五个人点了16道菜,吃完发微博:全是预制味。
西贝连夜甩出42页作业指导书,说我们不是预制菜。
两边吵了三天,我蹲在评论区越看越饿,也越看越懵:到底什么算预制?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先说老罗那桌。
焖饭牛肉包、椒麻鸡、蒙古奶酪饼,上桌三分钟,外壳烫手,里面却像刚拆袋。
老罗咬第一口就觉得不对劲:牛肉纤维太整齐,奶酪饼边缘有模具压痕。
他拍了照,回家一查包装,生产地址在燕郊,出厂日期三天前。
西贝解释:中央厨房只做净菜,门店现炒。
可老罗翻完标准,发现“净菜”和“预制”之间有条缝,西贝正好卡在缝里。
这条缝有多大?
按3月新规,预制菜得满足三个条件:工业化预加工、预包装、不含防腐剂。
西贝说,我们没包装,厨师现场拆袋下锅,所以不算。
但老百姓不管这些,只要味道像便利店便当,就默认是预制。
网友最气的是:菜单没写,价格却按现炒收。
一份奶酪饼48,超市冷冻同款12块,翻台率还高,谁不觉得自己是冤种?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出来打圆场:上半年利润不到5%,人工房租贵,不用中央厨房就得涨价。
这话我信,但信完更难受。
原来我们吃的不是菜,是成本表。
中央厨房把土豆削皮、牛肉切块,厨师变成加热员,手艺值几块钱?
老罗直播时算了笔账:祥云小镇店月租30万,厨师长月薪1万5,不预制就得人均150才能回本。
问题是谁愿意花150吃莜面?
最扎心的是,西贝不是最过分的。
商场里那些人均80的酸菜鱼、烤肉饭,全是料理包。
只是西贝名气大,老罗嗓门大,才把遮羞布扯了。
现在连我妈都知道:下馆子先看厨房有没有明火,没明火就走人。
可明火也有假,有些店把料理包倒进铁锅咕嘟两分钟,照样算现炒。
吵到最后,两边都赢了流量。
西贝门店排队更长了,老罗直播间多了十万粉。
只有我们消费者,下次点菜前得多问一句:这菜是现做的吗?
服务员大概率会笑:哥,现在哪还有现做的?
来源:快乐永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