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穿越黑土地的红色旅程,一场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以网络传播为载体的探寻之旅,透过镜头与故事,让抗联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将历史记忆转化为迈向未来的动力……
原创 王禹
一段穿越黑土地的红色旅程,一场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以网络传播为载体的探寻之旅,透过镜头与故事,让抗联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将历史记忆转化为迈向未来的动力……
9月8日至14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牡丹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央广网承办的承载着红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热血国魂·龙江行”网络视听主题采风活动,在龙江大地上展开并穿越六座城市,探寻烽火岁月的精神密码。
在7天时间里,采风团通过新媒体视角深入挖掘龙江厚重的红色历史,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一)
“热血国魂·龙江行”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策划的活动,其核心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显然,这一主题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活动通过网络视听这一现代传播形式,将龙江大地的红色记忆转化为数字时代的生动叙事。
汇集了中央新媒体、省级台新媒体、国内头部视听平台代表及知名自媒体博主达人所组成的采风团队,深入探访了包括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八女投江纪念馆、哈工大博物馆航天馆和尚志市元宝村、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宁要塞、绥芬河市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发展代表性的地点。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通过“抗战14年的黑龙江”专题展览,以AI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形式重温了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探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通过文物、影像和场景还原,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罪行;在尚志市抗日烈士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采风团成员与全国网友共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抗战英雄的爱国情结;行走在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纪念馆内,群雕广场上的英雄塑像与珍贵史料重现了“八女投江”的悲壮史诗;在东宁要塞遗址,则让全国网友深刻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坚定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
采风活动持续传递龙江儿女代代赓续的精神之火,将抗联精神化作全面振兴的征途之光和动力之源,系统呈现了黑龙江浴血抗争的峥嵘岁月,全方位展现了14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
活动不仅回望历史,更聚焦龙江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采风团以全媒体形式记录口岸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活力。由此可见,在采风团的路线设计上,形成了一个从历史苦难到现代辉煌的完整叙事链。
在哈工大博物馆,件件展品串联起学校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到航天强校的历程以及哈工大学子的红色故事;在哈工大航天馆,倾情展现从“工程师摇篮”到打造“国之重器”的艰难旅程;在尚志市元宝村,带领全国网友重温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在海林市横道河子镇的中东铁路机车库,不仅呈现了这座百年工业遗产,更带来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追溯了“中国空军摇篮”的创业历程,感悟“忠诚无畏、艰苦奋斗”的航校精神;在绥芬河市,恰逢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开幕,充分展现作为中俄边境开放窗口的时代魅力。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传播的优势,通过各自平台的创作与传播,讲好龙江故事、传承抗联精神、彰显科技强国担当,不仅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更是全面呈现了新时代的龙江振兴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抖音#热血国魂龙江行#话题阅读量破4亿,快手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1.2亿,百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4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55.1万;央广网“热血国魂·龙江行”活动发稿17篇,阅读量超1130.8万。
抖音在主题采风活动“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走进‘七三一’聆听无声的证言”两场网络直播中,先后有数十万人走进直播间;微博博主“初夏时光君”所发采风图文,阅读量超过50万+;抖音博主“樱尖尖”,播放量达到30万,收藏评论互动量11000。
一位采风团成员深有感触地说,“七天六城,一路下来,我的感受很深。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视现在的生活,要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
(三)
“热血国魂·龙江行”网络视听主题采风活动通过七天的密集走访,成功地将龙江大地的红色历史与高质量发展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流量”的红色传播盛宴。
比如,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到哈工大博物馆航天馆,这条路线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弧线——从历史苦难到现代辉煌,从民族伤痛到科技振兴。
这种安排巧妙地展示了龙江大地的转型与发展,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紧密联系。正如活动宗旨所示,既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内主流媒体、视听平台创作者及网络达人仍在继续关注此次活动,这种持续性的传播将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让红色记忆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龙江大地的红色记忆得以活化利用,成为激励当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这种创新性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他地方的历史记忆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网络视听内容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正能量的内容同样可以获得大流量,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
有的采风团成员不禁感慨道:“这趟龙江的热血国魂之旅,给我非常大的震撼,白云黑土的拳拳爱国情谊,流淌在每日的参观、体验之中,让我备受鼓舞,此行非常难忘。”
恰如东北烈士纪念馆那段著名的解说词,“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此次采风活动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记载,而是通过视听语言和网络传播,变成了可感知、可传播、可共鸣的生动故事。
来源:广电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