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圈最大的瓜,莫过于罗永浩和西贝的 “预制菜大战”。这场持续五天的舆论攻防战,不仅让两家上了热搜,更把整个预制菜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下来。有人说老罗又在炒作,也有人夸他替消费者出头。但透过这场闹剧,我们更该看清:这个规模即将突破 5000 亿的产业,到底出了
最近餐饮圈最大的瓜,莫过于罗永浩和西贝的 “预制菜大战”。这场持续五天的舆论攻防战,不仅让两家上了热搜,更把整个预制菜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下来。有人说老罗又在炒作,也有人夸他替消费者出头。但透过这场闹剧,我们更该看清:这个规模即将突破 5000 亿的产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五天四回合:一场预制菜引发的舆论闪电战
故事要从 9 月 10 日说起,罗永浩一条吐槽微博引爆全网:“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这条看似普通的抱怨,当天就冲上热搜,毕竟谁也没想到,以 “西北菜现做” 为卖点的西贝,居然玩起了预制菜的猫腻。
西贝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的翻车。创始人贾国龙先是强硬回应 “绝无预制菜”,甚至放话要起诉老罗,结果被罗永浩反手悬赏 10 万元征集证据。更讽刺的是,西贝随后搞出的 “罗永浩菜单” 和开放后厨操作,被网友戏称 “此地无银三百两”。9 月 12 日罗永浩那场直播更狠,98.8 万观众看着他一条条拆解西贝的预制菜证据,直播间点赞超 500 万,支持率高达 90%,这在老罗的争议史上都极为罕见。
战局转折点出现在 9 月 13 日,随着预制菜国标草案通过审查的消息传出,罗永浩宣布 “停战”,而西贝则悄悄下架了争议套餐。但戏剧性的是,贾国龙一句 “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 的吐槽,又把老罗惹毛了,不仅要起诉西贝滥用姓名权,还在 9 月 15 日凌晨喊话要求当面对话。这场闹剧背后,是西贝实实在在的损失:事件爆发后三天,门店日营业额最多暴跌 300 万元,北京旗舰店午间等位桌数降幅超七成。
老罗的商业算盘:从 “行业冥灯” 到规则制定者?
熟悉老罗的人都知道,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表面看这是消费者维权,实则可能藏着更深的商业布局。毕竟现在的罗永浩,早已不是单纯的 “网红吐槽王”,而是手握直播帝国和 AI 创业公司的资本玩家。
他的核心盘依然是 AI 赛道。今年 3 月,老罗的细红线科技刚挖来小米前 50 号员工汪文俊,全力开发 AIOS 系统,首款产品 J1 Assistant 已在海外测试。但这场西贝事件暴露了他的另一条腿:凭借 “交个朋友” 团队积累的供应链优势,老罗完全可能切入预制菜品控领域。毕竟直播时他就强调:“我不反对预制菜,只是要透明化”,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合规的预制菜,我将来可能要卖。
更关键的是 timing(时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 4850 亿元,同比增长 33.8%。但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恰恰缺的就是标准化和透明度。老罗此时下场定规矩,无异于在蓝海市场里划地盘,这算盘打得,连直播间网友都看穿了:“下一步是不是要推出‘老罗严选预制菜’?”
4850 亿市场的生死场:透明化才是破局关键
这场风波撕开了预制菜行业的致命伤:消费者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 “伪现做”。数据显示,预制菜 70% 的销量来自 B 端餐饮,但很多餐厅既想享受预制菜的成本优势,又不愿放弃 “现做” 的溢价,只能玩起文字游戏。
西贝的困境不是个案。新华网数据显示,预制菜市场增速将从 2024 年的 35% 骤降到 2026 年的 18.3%,说明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问题出在哪?一方面是标准缺失,什么算预制菜、保质期多久、加热流程如何,至今没有统一规范;另一方面是信任崩塌,就像网友说的:“花现做的钱,吃速食的菜,换谁不生气?”
破局的关键其实西贝自己已经示范了 —— 学胖东来搞透明化。广东作为预制菜第一省,早就要求企业标注 “预制” 属性。未来行业一定会分化:要么像老乡鸡那样坦诚 “部分预制”,要么就真刀真枪搞现做。毕竟 4850 亿的市场规模摆在那,消费者要的不是消灭预制菜,而是知情权和性价比。你觉得下次去餐厅,该主动问一句 “这是预制菜吗” 吗?
从锤子手机到直播带货,从 AR 到 AI,罗永浩每次出手都精准踩在行业痛点上。这次西贝事件,表面是维权,实则可能是他下一个商业版图的起点。而对于预制菜行业来说,这场风波更像一记警钟:在 4850 亿的市场蛋糕面前,唯有透明和诚信才能走得长远。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情怀和套路被拆穿,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性价比博弈。
关注老犟,带您了解世界。
来源:老犟爱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