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洋葱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06:25 1

摘要: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收获后形成的稻茬田具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等特点,合理利用稻茬田种植洋葱,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有效解决洋葱生长过程中的低温、干旱、杂草滋生等问题,显著提升洋葱产量与品质。以下从品种选择、地块准备、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

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收获后形成的稻茬田具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等特点,合理利用稻茬田种植洋葱,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有效解决洋葱生长过程中的低温、干旱、杂草滋生等问题,显著提升洋葱产量与品质。以下从品种选择、地块准备、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详细阐述稻茬洋葱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稻茬洋葱高产的基础,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及稻茬田土壤特性,优先选用耐寒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且耐储存的中晚熟品种。

- 耐寒性强:稻茬洋葱种植期间会经历冬季低温,耐寒品种能避免植株受冻害,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例如“紫星”洋葱,可耐受-5℃左右的短期低温,在南方稻区冬季能稳定生长。

- 抗病性好:稻茬田土壤湿度较大,易引发病害,抗病品种能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像“金球1号”洋葱,对霜霉病、紫斑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

- 产量高且耐储存: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品种可提高种植收益,耐储存特性则能延长销售周期。如“黄皮洋葱王”,单球重量可达300-500克,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且采收后在适宜条件下可储存3-4个月。

二、地块准备

1. 稻茬处理:水稻收获后,及时将稻茬切割粉碎,粉碎长度控制在5厘米以下。若稻茬过长,会影响后续土壤翻耕质量和洋葱根系生长。粉碎后的稻茬可均匀撒在田间,作为有机肥的一部分。

2. 土壤翻耕:在稻茬处理完成后,进行深耕作业,耕深控制在25-30厘米。深耕能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洋葱根系深扎。翻耕时,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作为基肥,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3. 地块平整与起垄:翻耕后的土壤需进行平整,消除明暗坷垃,确保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整后按宽1.2-1.5米、高15-20厘米起垄,垄沟宽30-40厘米。起垄可提高土壤地温,便于排水,避免洋葱根部积水引发病害。

4. 地膜选择与覆盖:选用厚度为0.008-0.012毫米、宽度与垄面匹配的透明地膜。覆盖地膜时,需将地膜拉紧、拉平,使地膜与垄面紧密贴合,然后用土将地膜四周压实,防止风吹起地膜。地膜覆盖时间一般在定植前7-10天进行,可提前提高土壤温度,为洋葱定植创造良好条件。

三、播种育苗

1. 育苗时间:稻茬洋葱育苗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和定植时间确定,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育苗期控制在50-60天,确保幼苗在11月上中旬定植时,具有3-4片真叶,株高15-20厘米,茎粗0.5-0.8厘米。

2. 苗床准备: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苗床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翻耕后平整做畦,畦宽1.2-1.5米,畦高10-15厘米。

3.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洋葱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然后捞出放入常温水中浸泡4-6小时。浸泡完成后,将种子捞出沥干水分,用湿布包裹,放在20-25℃的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待种子露白率达到70%以上时即可播种。

4. 播种方法:播种时,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每亩苗床播种量控制在3-4公斤。播种后覆盖0.5-1厘米厚的细土,然后浇足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为防止高温和雨水冲刷,可在苗床上覆盖一层遮阳网,待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

5.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间苗,间苗时保持幼苗间距2-3厘米,去除弱苗、病苗。苗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持苗床土壤见干见湿。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幼苗生长。同时,要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如立枯病、蚜虫等,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四、定植

1. 定植时间:当幼苗达到定植标准,且外界气温稳定在10-15℃时即可进行定植,一般在11月上中旬完成定植工作。定植过早,幼苗易受冻害;定植过晚,会影响洋葱根系生长和越冬。

2.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定植密度,一般行距为20-25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每亩定植1.5-2万株。定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洋葱植株相互竞争光照、养分和水分,影响洋葱膨大;定植密度过小,则会降低亩产量。

3. 定植方法:定植前,先在地膜上按定植密度打孔,孔径大小以能容纳洋葱幼苗根系为宜,孔深5-6厘米。将幼苗从苗床中取出,尽量带土移栽,避免损伤根系。将幼苗放入孔中,然后用土将幼苗根部压实,使幼苗与土壤紧密结合。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促进幼苗根系恢复生长。

五、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1. 定植后至越冬前: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在土壤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增强洋葱植株的抗寒能力。

2. 越冬期:越冬期间,一般不需要浇水,若土壤过于干旱,可在晴天中午少量浇水,避免浇水过多导致土壤结冰,损伤洋葱根系。

3. 返青期至鳞茎膨大期:春季气温回升后,洋葱进入返青期,及时浇返青水,促进植株恢复生长。随着气温升高和植株生长,需逐渐增加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鳞茎膨大期,是洋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一般每隔7-10天浇一次水,直至鳞茎成熟前10-15天停止浇水,便于洋葱采收和储存。

(二)肥料管理

1. 返青肥:春季洋葱返青后,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促进植株茎叶生长。

2. 鳞茎膨大肥:当洋葱植株进入鳞茎膨大初期,每亩追施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促进鳞茎膨大。在鳞茎膨大中期,可再追施一次硫酸钾,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进一步促进鳞茎生长。

3. 叶面肥:在洋葱生长期间,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2-3次叶面肥,如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植株所需的养分,提高洋葱产量和品质。

(三)地膜管理

1. 检查与修补:定植后,要经常检查地膜覆盖情况,若发现地膜破损或被风吹起,及时用土修补压实,确保地膜覆盖效果。

2. 揭膜时间:一般在洋葱鳞茎膨大后期,当地膜内土壤温度过高,影响洋葱生长时,可将地膜揭去。揭膜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杂草滋生;过晚则会影响洋葱鳞茎的光合作用和膨大。

(四)中耕除草

在洋葱生长期间,结合浇水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控制在3-5厘米,避免损伤洋葱根系。中耕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洋葱根系生长。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洋葱植株争夺光照、养分和水分。由于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田间杂草较少,可人工拔除地膜下的杂草,或选用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除草。

六、病虫害防治

稻茬洋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紫斑病、根腐病、蚜虫、蓟马等。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一)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避免与葱蒜类蔬菜连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 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二)物理防治

- 利用蚜虫、蓟马等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 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每亩设置20-30块粘虫板,定期更换。

(三)生物防治

-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蚜虫、蓟马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 选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苦参碱水剂等,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四)化学防治

1. 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 紫斑病:发病初期,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农药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3. 根腐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农药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200-300毫升,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

4. 蚜虫、蓟马: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