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何杀晁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7 09:01 1

摘要:那是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的隆冬,七国之乱刚刚震动天下,这天晁错忽然被宣召,要他进宫与皇帝议事,于是晁错赶紧更衣,穿上朝服,乘车匆匆前往未央宫。这时的晁错全然不知,诛杀他的奏请早已经汉景帝批准后下达执行。当晁错经过长安东市时,车马忽然停下,钦使上前,向晁错

本文系《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楔子,作者范西园。

△ 《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范西园

直到被腰斩的那一刻,大汉帝国的名臣御史大夫晁错始终都想不到,会被一直深深信任他的汉景帝所抛弃。

那是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的隆冬,七国之乱刚刚震动天下,这天晁错忽然被宣召,要他进宫与皇帝议事,于是晁错赶紧更衣,穿上朝服,乘车匆匆前往未央宫。这时的晁错全然不知,诛杀他的奏请早已经汉景帝批准后下达执行。当晁错经过长安东市时,车马忽然停下,钦使上前,向晁错宣读了处刑的诏书,没有留下任何转圜的余地,下令立即在这闹市执行腰斩。随后,执法官按照大汉律法实施了皇帝的命令,任凭晁错被斩断为两截,直至再无声息。

下达处决命令的汉景帝,自始至终,都没有露面。汉景帝从在东宫做太子时起就把晁错当作智囊,他们一同研究天下大势,一同畅想未来,一同定下了削藩的计划,没想到削藩过于急迫,结果引来了诸侯们的反扑,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为了堵住诸侯们讨伐的口实,汉景帝才不得不以牺牲晁错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和平。

不知东市刑场上的晁错心中是感到悲哀还是愤怒?他为了皇帝尽心竭力,皇帝却当他是个用来换取和平的筹码。君臣之间没有高尚而充满温情的忠诚与信任,只剩下令人作呕的利用与算计。

这是一代人的悲哀,这个时代的人们,只能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欺诈与压迫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被“秦制”改造过的世界,统治者希望用强大的律法作为工具,支配人们的行动。按照支撑“秦制”运转的法家思想,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只有冰冷的利益关系,如果善良美德还存在的话,那本质上也是受利益的驱动。

大汉帝国承袭了秦朝建立的秩序。晁错是在汉朝建立的第七年出生的,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士人一样,从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学习律令。从秦朝就开始严格执行的挟书律依旧发挥效力,诸子百家的思想被禁止公开传播。晁错年轻时学习的一直都是贯彻着法家思想的刑名制度。在这种制度的规定下,所有人都要小心遵守法律和官府的要求,不敢松一口气,既是为了避免随时会降下的刑罚铁锤,也是为了提防邻里之间的告发。在这样的秩序下,人与人之间并无信任可言,只是出于利益走到一起,然后出于利益分道扬镳。

人们大多会把自己小时候就存在的事物看作是本应如此的东西,对于包括晁错在内的那整整一代人来说,以法家思想、秦法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秦制”,就是本应如此的社会制度。

直到二十多岁那年,晁错奉命前往山东济南,去拜访一位年逾九十的老人。

老人名叫伏生,是一位儒生。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尚书》。秦朝建立后,下令焚书,要求将《诗经》《尚书》以及百家学派的书籍尽数焚毁,甚至还烧掉了除秦国以外的其他历史记录。从此之后,记载着从五帝时期以来历代帝王事迹的《尚书》便销声匿迹。以至于汉文帝时,天下已无懂得《尚书》及其内容的人。

曾经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只过了不到半个世纪,却像被橡皮擦去了一样,人们只能看到它被抹去后留下的印痕,已说不清楚那个时代具体的样子。大汉帝国初年,文化匮乏,在过去时代生活过的老人纷纷亡故,只留下了不太读书也无书可读的后来人。

所幸还有伏生,他的高寿如同上天赏赐,让他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老家的一个隐蔽地方找到了当时冒死掩藏的《尚书》。只是半个世纪里,这些竹书经历了霉菌、硕鼠以及虫蚁的蛀蚀,大半损毁,仅剩二十八篇。伏生重新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由于伏生年事已高,不便走动,汉文帝于是派晁错前往济南,请伏生亲自传授《尚书》——毕竟,光有这二十八篇《尚书》正文还远远不够,这部著作蕴含的是自上古以来就流传着的智慧,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解,只有老师手把手地指点,才能帮助学生领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深意。

当晁错奉皇帝之命,千里迢迢来到伏生家中时,九十多岁的伏生已经老得口齿不清了,关于典籍知识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除了女儿羲娥以外,没人能懂伏生说了什么。所以伏生讲解《尚书》的话,只能靠女儿来翻译。

老人在自己日益衰退的记忆中搜寻着关于《尚书》的知识,再经过羲娥这个老妇人之口转述,讲的东西难免会有差错。但伏生坚持讲,羲娥坚持转述,晁错坚持学,这段曾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这些蕴含着两千多年来无数人思想的古老智慧,通过这种磕磕绊绊的方式,艰难地传递下来。

求学的时候,晁错或许会问他这位年迈的老师,秦以前的那个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先生可还记得?

他也有理由这么问。伏生大概是当时最后一位经历过秦朝统一天下前的那段岁月的老人,年近百岁的他,所认识的同龄人,甚至大多数的孙辈可能也已不在人世。那些关于过去岁月的真实情况,虽然仍存在于老人的记忆里,但却随着身体的衰老、记忆的减退、生命的凋零,而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听说那个时代,有许许多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意争论。

听说那个时代,人们遵守着最后一点温、良、恭、俭、让的美德,相互之间以礼相待。

听说那个时代,有着比如今更大的可能性,新秩序的蓝图还停留在构想之中。

这些都是真的吗?

予以回应的,只有伏生沉重的呼吸。

对于晁错来说,这段求学于伏生的经历,只是冥冥中那只主宰命运的手偶尔为他短暂打开的一扇门,从这扇门里,他得以窥见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一个不同于如今时代的世界。那些他一直以来以为是理所应当、本应如此的规则与秩序,只不过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而自己建立的幻象。晁错本来是可以看清这些幻象的,但可惜他没有,而是贸然地追逐着权力,将身家性命扑在了自己原本不擅长的削藩大业上,最后断为两截,粉身碎骨。

但伏生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在不经意间留在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地方——他所传授的《尚书》之中。如果我们翻开这部书,那些过往的时代,与那个时代里闪闪发光的思想,就会在我们眼前一一展开。

请永远不要低估思想的力量,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改变人的内心,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图 书 信 息

《诸子百家的黄金时代》

作 者:范西园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出版

I S B N:978-7-5538-2094-1

定 价:78.00元

01

作者简介

/ 范西园 /

文史作家,先后就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长期钻研古典儒学、宋明理学、新儒家哲学,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思想史有深入研究。著有《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等畅销作品。

02

本书从上古时期的先王智慧与宗教哲学讲起,用浅白幽默的语言细说中国哲学突破时期的总体发展脉络,将纷繁复杂的诸子百家思想精华娓娓道来。你将看到,儒家教你如何成为“君子”,墨家如何改造列国,打造“侠义世界”,道家怎样劝你“躺平”,法家为何告诉你“规则至上”……

本书既是一部中国哲学入门书,也是一场脑洞大开的智慧之旅。

来源:岳麓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