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感受滨州的诗意与美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0:39 1

摘要:十年,我们用“诗歌”这种传统而创新的形式赞美春天,表达我们对滨州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十年,我们打造出“在春天”同题诗会这个属于滨州人的文学品牌,先后推出“春天的芭蕾”“春天的旋律”“叩响春天的门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日”“春天的遇见”“黄河春澜”“春光”

十年,我们用“诗歌”这种传统而创新的形式赞美春天,表达我们对滨州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十年,我们打造出“在春天”同题诗会这个属于滨州人的文学品牌,先后推出“春天的芭蕾”“春天的旋律”“叩响春天的门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日”“春天的遇见”“黄河春澜”“春光”“滨州之春”“悦读春色”10个主题,以“诗言志、歌咏言”的形式,推动“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走向深入。

5月4日,第十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在秦皇河畔的帆书樊登书店举行,诗人、朗诵者、市民代表欢聚一堂,用诗歌艺术形式对“悦读春色”这一主题进行深刻诠释,赋予语言文字巨大张力、丰富内涵和时代气息,尽情感受品质滨州的绿色发展之美、生态文明之美、文化建设之美。

打造一个展现滨州品质之美的诗意窗口

诗人对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犹如敏感于自己的体温。在诗人眼里,万物都是有灵的,生长与消亡,温暖与寒冷,哪怕是最细微的风的响动,也会在诗人的心里掀起波澜。

回望过去的十年,最初的美好诗意仿佛还在眼前。2015年,首届“在春天”同题诗会主题为“春天的芭蕾”,正式拉开“诗赞春天”“诗赞滨州”的序幕。“春天的芭蕾在舞动,春天的交响在奏鸣。”在五彩缤纷的春天里,《滨州日报》大平原文学副刊特别刊登了赵雪松、王长征、李辉、许烟华4位著名诗人咏叹春天的诗篇,他们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先后出版了多部个人诗集或文集,都是中国诗坛最活跃的诗人,都分别获得过全省乃至全国高层次的创作荣誉,可以说他们的诗歌作品代表了滨州诗歌创作的最前沿水平。那一年,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诗句,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

首届“在春天”同题诗会以约稿的形式,集中刊发了24首春天主题诗歌,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对春天最为敏感的触动,反映出他们对生命以及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感悟和人性化观照。正如赵雪松在诗歌《春》中写道:“古老的温暖带来安谧/静止——心停泊在时光深处/屏住呼吸,体察光线乍泄/透明的草尖儿婴儿般独立、勇敢”。这温柔而坚韧的表达,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到一个全新的春天所带来的新鲜之感、独立之感、倔强之感,同时用“婴儿”一词把春天的生机蓬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第二届开始,“在春天”同题诗会采用开放的形式向全市诗人及诗歌爱好者征集描写春天、赞美滨州的诗歌作品,大量来稿中涌现出了牟海静《春雨捎来几句话》、李玉清《春天,我们来写诗》、侯磊《西区之春》、刘清海《绿化树》等优秀作品,全面展现滨州美丽春色的同时,将城市建设巧妙融入诗歌,就像一个个赤子面对家乡哼唱起了幸福而欢快的歌谣。

“叩响春天的门环”是第三届“在春天”同题诗会的主题,也是题目。这一届诗会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采用同一个题目,旨在让诗人们尽情展现同题写作的功底。诗会规模开始扩大,作品水平逐步提高,参与的诗人和社会公众能充分感受到文学、诗歌与城市文明深度融合。诗人董剑写道:“记忆中的春天,是一座很深的城/云燕呢喃,弹拨着瓦蓝的天空/小巷走过吹响柳笛的少年/在某个起风的黄昏,只一低眉的娇柔/三月的雨,就开始心事涟涟”。无意当中,“门环”成了一个有着多重意义的意象主体,既是打开家门、开启崭新春天的“朴素之物”,又是一个季节闭环、回环往复的“圆满之物”,让读者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做好了珍惜当下的所有准备。

“情景式朗诵”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018年,第四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启动,也是那一年,另一件更宏达、更美好的事情发生了。是的,那一年同题诗会主题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后来发展成为第一届中国伏生诗会。

第四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发展成为第一届中国伏生诗会。

那一届诗会共收到滨州市百余位作者的参赛作品,最终评出获奖作品36件,米兰《醴泉寺的桃花》、韩明《桃花里忆长安》2件作品脱颖而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现代诗歌创作之中,斩获诗会一等奖。那年4月,150多位诗人、朗诵者、群众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伏生故里邹平市韩店镇的禾和湿地公园,整个场地没有一个凳子、一把椅子,只是散放了些草柳编蒲团,所有人席地而坐,共同吟诵春天的诗歌。

也正是从那一届诗会开始,主办方创新性地加入了“诗歌朗诵”环节,全市专业朗诵者、优秀播音员纷纷参与其中,用美好的声音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将诗会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中国伏生诗会已连续举办7届,成为了一项全国性文化活动。

第五届“在春天”同题诗创作朗诵分享会在市图书馆举办。

依托中国伏生诗会的影响和带动,第五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得到了更多诗人的踊跃参与,此次诗会主题为“春日”,在全市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高潮,涌现出了许春蕾、孙光利、李爱华、于海棠、王永彪等多位诗人大放异彩的一批优秀作品。现在看来,十年里,他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在全国各级文学期刊中持续不断发表优秀作品,在各类文学赛事中连续取得佳绩,他们用自己最真诚的作品,把“滨州”二字写到了全省、全国。

冠名“悦滨图”文化品牌 用心用情讲好“滨州故事”

2021年春天,面向滨州诗人开展的第六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如期举办。从这一届开始,诗会正式冠以滨州市图书馆“悦滨图”的文化品牌名称。实际上,从第三届开始,市图书馆就出于服务、推动滨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情怀和勇于担当精神,积极参与、支持“在春天”同题诗会的各项工作,随着时光流转,市图书馆更是成为了“在春天”同题诗会的重要主办或承办方。

第六届同题诗会主题为“春天的遇见”,王祖山、成娜、左凯、董富俊、冯云峰等优秀诗人更加着眼于诗歌意境、本土元素、语言创新、个性化创作等方面,用心用情对鲁北平原展开生动描述,表达对滨州大地的热爱之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将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搬”到了黄河小街湾,诗人、朗诵者背靠黄河、席地而坐,激情朗诵黄河主题诗歌作品,唱响了一曲黄河的诗意赞歌。市图书馆副馆长刘丽华说:“在春天”同题诗会是面向全市作者的‘诗歌擂台赛’,每年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征稿、评奖、颁奖,并邀请朗诵艺术家举办诗歌朗诵会,以高雅的艺术形式为滨州大地献上诗意的礼赞。”

第七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在黄河小街湾举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2022年,在以“黄河春澜”为主题的第七届“在春天”同题诗会中,王晓霞、李文兴、苗银芳、付希平等大批诗人更加着力于“黄河元素”的创新性、诗意性、艺术性表达,从个人经历、身边物事、所思所悟切入,对身边的黄河展开生动描述。本届诗会是对深入发掘“黄河文化”的一次全新的实践。

第八届“在春天”同题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

2023年,第八届“悦滨图·在春天”同题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在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庄村沿黄广场举行,市新华书店的大力支持为诗会注入了新的动力。诗会以“春光”为主题,涌现出了孟令新、杜玉珍、卢晓林、汪向明、许茂青、王鸣凤等多名优秀诗人。诗人、朗诵者、文学爱好者们面朝黄河,动情朗诵本届诗会的获奖作品及黄河主题诗歌作品,共同展望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下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前景,奉献了一场“爱滨州·爱黄河·爱春天”的主题诗歌盛会。

第九届“在春天”同题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在黄河楼举行。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当2024年的雨水节气悄然到来,第九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如约而至,滨州诗人们再次用眼睛、用双耳、用心灵,去观察、去谛听、去感受滨州这片热土上涌动的春潮、绽放的美丽、激越的发展、独特的品质,共同感受滨州最美好的当下。

本届诗会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以“滨州之春”为主题,再次发掘出李乃芸、王慧玲、刘晓梅、王宁、成涛峰等多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会再次邀请专业朗诵艺术家,首次将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搬”到黄河楼上。诗人、朗诵者迎风眺望远处静静流淌的黄河,低头俯视脚下绿水碧波的蒲湖,以拳拳赤子之心感受滨州高质量发展脉动,用声情并茂的诗意朗诵讲述滨州故事、传播滨州声音。

“小圆满”也是“再启程”,走向文化品质更好的未来

十年诗路,步履芬芳。自首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启幕至今,这场“与春相约”的文学盛会已成为滨州诗人以诗会友、切磋诗艺的文学大舞台。十年间,我们见证了诗人们创作水平的精进,欣喜于文学新人的不断涌现。每年春节过后,滨州诗人们便翘首以盼新一届同题诗会主题的揭晓,这不仅是一场属于滨州人的年度诗歌盛会,更是献给一座城市的诗意告白。

第十届“在春天”同题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现场。

2025年,市图书馆新馆落成10周年,第十届“在春天”同题诗会以“悦读春色”为题,再次发出“诗歌征集令”,50天征集138件参赛作品,创十年来参赛作品数量新高,涌现出了董佃伟、祁林虎、蔡忠云、杜祥静、李建果等多名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继续扎根滨州山水人文,饱含真挚情感,以个性鲜明的笔触绘就了一幅姹紫嫣红、生机勃发的春日新画卷。

第十届“在春天”同题诗会颁奖仪式暨诗歌朗诵会在环境优雅的帆书樊登书店举行,来自市新闻传媒中心朗诵协会和市全民读书与演讲学会的专业朗诵艺术家们动情朗诵获奖作品,很多市民驻足聆听,所有人仿佛徜徉于大自然,沉醉在诗文间,尽享全民阅读、全民共读、全民乐读的愉悦之感。

当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青岛务工的惠民诗人孟令新说:“‘在春天’同题诗会十年坚持换来十年精彩,正是家乡人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写好滨州的春天。”朗诵者李光霞说:“十年,‘在春天’同题诗会已长成参天大树,让更多文学爱好者在树下乘凉、小憩、诗意栖居。”

帆书樊登书店主理人恩彩说:“所有人的真情创作和真诚演绎,为这座城市带来一场精神文化的盛宴,愿诗歌照亮更多平凡的日子。”市新华书店大客户经理王宏说:“第十届‘在春天’同题诗会圆满举行,每一位与诗歌同行的人都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那种价值追求,值得我终身学习。”诗人赵雪松说:“十年坚持,打造了属于滨州的诗歌品牌,就连欧阳江河先生都在朋友圈为我们的诗会点赞。”

刘丽华介绍,市图书馆在连年承办“在春天”同题诗会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每年依然坚持千方百计地把诗会办好,全力协调评奖环节、诗会场地、朗诵安排等,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创作、敬畏文化的良好氛围。她说:“十年前在春天种下了诗的种子,十年后开出繁花一片,诗书芬芳弥漫了整个滨州大地,我们要办好这个活动,让品质滨州这座心安城市更加温柔、更加多彩、更具品质。”

一场文化活动的持续举办,一个诗歌品牌的成功打造,离不开一位热爱诗歌、关注文化的活动发起人和组织者,她就是滨州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市作协名誉主席王锋。从首届“春天的芭蕾”同题诗会的发起、约稿、编辑、刊发,到后期每一届诗会的主题确立、联络沟通,她都全身心参与其中,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诗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面提高诗人创作力、活动组织力、品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品质文化更好”助力赋能。

十年来,市作家协会在“在春天”同题诗会品牌发展之路上从未缺席,自始至终起着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十年来,《滨州日报》大平原文学副刊始终是培植、呵护“在春天”同题诗会的一方沃土,充分发挥党报的文学职能作用,每年都会在报纸上推出一个获奖作品专版,并把获奖作品推送到滨州网上,进行更有力的传播,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的思想凝聚力、舆论引导力、文化感召力,也对滨州诗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平原文学副刊目前设置有诗歌、散文、随笔、游记、文学评论、书评、非虚构、文学综述八大专业文学版块,正是进一步发掘培养优秀作家、建强滨州文学队伍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从“在春天”同题诗会的举办实效来看,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同新时代紧密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挖掘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建强文化队伍,推出精品力作,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文化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十年,是“小圆满”,更是“再启程”,愿将“在春天”同题诗会比作一艘大船,载着每一个热爱滨州、热爱生活的人驶向文化品质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