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年收入5000万大哥讲几条建议:全是普通人能落地的赚钱逻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5:47 2

摘要:能听到年入5000万的创业者给建议,不是赚了“干货”,是赚了“少走5年弯路”的经验——这类大哥的建议,从不是“要做什么大项目”,而是“怎么用老板思维算账、用轻资产试错、用利益换资源”。以下10条建议,每一条都拆成“大哥的核心逻辑+普通人落地动作+真实案例”,你

能听到年入5000万的创业者给建议,不是赚了“干货”,是赚了“少走5年弯路”的经验——这类大哥的建议,从不是“要做什么大项目”,而是“怎么用老板思维算账、用轻资产试错、用利益换资源”。以下10条建议,每一条都拆成“大哥的核心逻辑+普通人落地动作+真实案例”,你看完就能挑1条开始干。

一、先破认知:别用“打工脑”想赚钱,老板都算“长期账”

1. “别算‘今天赚多少’,要算‘这件事能给你留什么’”

大哥说:“普通人摆地摊,只会算‘今天卖100件玩具,赚300块’;但懂行的人会算‘今天加了50个家长微信,3个月能攒500个精准客户,以后能推儿童绘本、兴趣班’——前者赚的是‘当天的零钱’,后者赚的是‘能反复变现的资源’。”

普通人落地:做任何事之前,先问自己3个问题:① 能积累客户吗?② 能学新技能吗?③ 能链接新资源吗?哪怕是帮人做PPT,也要问“能不能让对方帮我推荐新客户”,而不是只收单次的钱。

2. “别硬补‘短板’,找‘能补你短板的人’合作”

大哥见过太多人栽在“错配资源”上:“有人拿50万开餐馆,自己懂做菜却不懂选址,最后没人来吃;有人懂编程却不会卖,硬做APP最后没人用——你缺的不是‘把短板补全’,是‘找个懂选址的人合伙,找个会卖货的人合作’。”

普通人落地:先列自己的“优势清单”(比如会做手工、会拍视频)和“缺的环节”(比如不会卖、没客源),然后找互补的人:你会做手工,就找小区里开便利店的老板,把手工品放他店里卖,利润分他30%;你会拍视频,就找卖农产品的农户,帮他拍视频带货,赚销售额的10%。

3. “第一次做事,别想着‘一步到位’,先‘小范围试错’”

大哥自己早期做电商,没直接租仓库、招团队,而是“先在朋友圈卖老家的蜂蜜,3个月卖了10万,确定有人买,才租了10平米的小仓库,雇了1个兼职打包”——他说:“试错成本越低,你越敢干;就算错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普通人落地:想做奶茶店,先别租门面,买个小推车在夜市摆摊,测试“哪种口味卖得好”“多少钱有人买”,1个月能卖500杯再考虑租店;想做自媒体,先别买设备,用手机拍30条短视频,看哪类内容有人看,再决定要不要深耕。

二、再抓行动:别瞎忙“琐事”,只做“能放大收益”的事

4. “每天留2小时做‘复利的事’,比忙10小时琐事有用”

大哥说:“普通人一天忙8小时,一半时间在回复无关消息、整理文件;但高手每天只做2件‘复利的事’——比如见1个核心客户(能带来长期订单)、学1个高价值技能(比如数据分析)、维护10个老客户(能帮你推荐新单),这些事做3个月,比忙琐事1年赚得多。”

普通人落地:用“时间四象限”分任务:① 紧急又重要(比如给客户交单)当天做;② 重要不紧急(比如学技能、维护老客户)每天留2小时;③ 紧急不重要(比如临时帮人跑腿)尽量推掉;④ 不紧急不重要(比如刷短视频)尽量少做。

5. “‘免费流量’比‘投广告’更值钱,关键是‘找对人群’”

大哥的团队靠“教老人用手机”的视频,3个月在抖音涨了50万粉,后续推老年鞋、保健品,转化率超20%——他说:“免费流量不是‘随便拍视频’,是‘拍你目标人群想看的内容’:老人想看‘怎么发微信、怎么查社保’,宝妈想看‘怎么哄睡、怎么做饭’,拍这些内容,涨的粉都是能变现的。”

普通人落地:选1个你熟悉的人群(比如宝妈、学生、老人),拍他们需要的内容:你是宝妈,就拍“10元搞定宝宝辅食”;你是学生,就拍“怎么低成本备考”,30条视频后,就算只有1000粉,也能带货相关产品(比如辅食工具、备考资料)。

6. “尽量做‘轻资产’项目,别被‘重资产’绑住”

大哥早期做“家电清洗中介”,自己没买设备、没雇人,只做“对接”:“找10个会清洗家电的师傅,跟他们说‘我给你派单,你分我30%’;再找小区业主,说‘上门清洗空调100元,比市场价低20元’,每月能派500单,赚1.5万——轻资产的好处是,就算没人下单,你也没损失。”

普通人落地:优先选“不用囤货、不用租店、不用雇人”的项目:比如做社区团购团长(帮平台卖货,赚佣金)、做代驾(有车就能干)、做兼职红娘(帮人介绍对象,成单收介绍费),这些项目启动成本几乎为零,试错没压力。

三、善用资源:别“混圈子求帮忙”,要“换资源求共赢”

7. “人脉不是‘吃顿饭’,是‘你能帮对方什么’”

大哥说:“很多人混圈子,只会说‘以后多关照’,却没说‘我能帮你什么’——我当年想认识供应链大佬,没请他吃饭,而是整理了一份《行业30个痛点解决方案》送给他,他觉得有用,才跟我合作。”

普通人落地:想认识某个人,先查他“缺什么”:他是做电商的,你就帮他整理“竞品价格表”;他是开餐馆的,你就帮他拍“店内短视频”;你帮他解决1个小问题,他自然愿意帮你——人脉是“利益交换”,不是“人情乞讨”。

8. “普通人逆袭,一定要抓‘政策红利’,这是‘借国家的力’”

大哥2020年靠“直播电商基地”政策,拿到300万补贴,他说:“政策不是‘大企业的专利’,普通人也能拿——比如农村电商有补贴、创业有补贴、技能培训有补贴,这些钱能帮你降低启动成本,相当于‘国家帮你试错’。”

普通人落地:查政策不用找关系,直接上这两个平台:①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搜“创业补贴”“农业补贴”);② 本地政务网(比如“XX市人民政府网”,看“政策文件”栏目),比如你想做农村电商,就能查到“村级电商服务站补贴”,最高能拿10万。

四、稳住心态:别“赚小钱就飘”,要“抗风险能扛”

9. “赚第一笔钱后,别挥霍,至少留70%再投资”

大哥第一年赚50万,只花10万买了必需品,40万投到扩大生产上,第三年利润就突破200万——他说:“很多人赚了10万,就买包、买车,最后没本金再做事;但会赚钱的人,赚了10万,会留7万再投,慢慢滚雪球,钱才会越来越多。”

普通人落地:赚了钱后,先按“3:3:4”分配:30%存起来当应急钱,30%再投到能赚钱的事上(比如学新技能、加品类),40%用来日常消费,别把钱花在“不能帮你赚钱”的东西上(比如奢侈品、没必要的电子产品)。

10. “永远留‘6个月现金流’,市场不好时,你能活下来就是赢”

大哥2022年行业下滑,因为提前存了300万现金,不仅没倒闭,还低价收购了2家快倒闭的竞争对手——他说:“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能赚;市场不好的时候,谁有现金流,谁就能活下来,甚至捡便宜。”

普通人落地:不管是上班还是创业,都要存“至少6个月的生活费/运营成本”:你每月花2000元,就存1.2万;你做小生意每月要花5000元,就存3万,这笔钱别用来投资,放在活期理财里,万一没收入,也能撑6个月。

最后:别学“大哥做什么”,要学“大哥怎么想”

这10条建议,核心不是让你“去开电商公司、做供应链”,而是让你学“老板思维”:

做小事前算“长期账”,别只看眼前;

缺资源时找“互补的人9”,别硬扛;

赚了钱后留“再投资的钱”,别挥霍;

永远备“应急的钱”,别赌一把。

你不用10条都做,今天选1条开始:比如先试“轻资产项目”(做社区团购团长),或者每天留2小时做“复利的事”(维护老客户)。记住:大哥的钱不是“一次赚来的”,是“用对思维,慢慢滚出来的”——你也一样。

来源:o們的愛法名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