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到数字人:陶瓷企业“输掉”的不是技术,而是勇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7 11:33 1

摘要:2024年4月,刘强东的数字人“采销东哥”直播首秀,30分钟观看量破千万,带动成交超5000万。惊叹之余,吐槽也不少:形象欠真、动作生硬、缺乏情感。

文/四夕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AI叩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2024年4月,刘强东的数字人“采销东哥”直播首秀,30分钟观看量破千万,带动成交超5000万。惊叹之余,吐槽也不少:形象欠真、动作生硬、缺乏情感。

2025年2月,DeepSeek爆火,AI浪潮席卷而来,普通岗位的我们,谁不曾捏一把汗,担忧自己的“饭碗”是否还稳当。

“6月15号晚上,地球上出现了两个罗永浩。一个,在屏幕前卖力直播;另一个,或许正翘着二郎腿,躺在沙发上,看着‘自己’卖力直播。”

老罗的数字人直播首秀战绩惊人:5500万成交额。更令人咋舌的是其逼真度——推眼镜、搓鼻子、端茶杯时镜片上的雾气……细节细腻到连老罗本人都发微博惊叹:“这数字人效果把我自己都吓一跳。”

数据更是硬核:AI生成的剧本式产品讲解高达9.7万字,AI驱动的数字人动作达8300个。技术的力量,确实震撼。

说回咱们瓷砖行业。

罗永浩级别的数字人,在陶企落地或许不太现实,也确有“杀鸡用牛刀”之嫌。但行业内,已有大品牌悄然试水数字人。可惜,发力点多在老板个人形象输出,而非实打实的业绩增长。

铺垫这么多,其实就想对各大陶企喊一句:

“数字人都不用,难怪你落后了!”

用数字人,业绩就飙升?品牌就腾飞?行情就逆转?

——当然不是!

别急,我这话,另有深意。

数字人,本质是AI的产物。AI,则是科技洪流奔涌的结晶。说穿了,这是时代车轮碾过的印记,是必须面对,甚至要主动驾驭趋势。

反观陶瓷行业,发展区区数十年,便频频遭遇“行业寒冬”、“发展瓶颈”。究其根源,拥抱新事物的姿态不够开放、不够坚决。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第三方推介不绝于耳,业内传闻也从未间断。可落到行动上呢?或视若无睹,或浅尝辄止,或心存轻视……

业内常说:“没有卖不出去的砖,只有不会卖砖的人。” 同理,“没有不好用的工具,只有没用好工具的人。” 正因我们未能深挖其价值,才断言它“没用”;正因轻视,才错失宝贵窗口期;正因无视,才渐渐被前进的队伍甩开。

数字人也好,其他AI工具也罢。DeepSeek爆火之后,各大陶企想必多少都有尝试。但扪心自问,这些尝试是否多停留在皮毛?是否更多是个人摸索,而非企业的战略布局?

在陶企,想做成一桩有影响力的事,若无“一杆子插到底”的战略决心,难度有多大,你我心知肚明。

所以,我真正的意思并非“不用数字人=落后”。而是说:对新生事物不重视、不接受、不运用,才注定落后!清朝闭关锁国的教训,殷鉴不远。

常听人说:“陶瓷行业是传统制造业。”它固然是制造业,但绝不意味着“传统”。套用一句老话:“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不创新的企业。”各大陶企言必称“创新”,可当AI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摆在眼前,却鲜有问津,岂非印证了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何止是企业?个人亦如此。若不敢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去钻研新事物,终将归于平庸,竞争力日渐消磨。

是时候折腾起来了!就在当下,就在此刻。

拥抱新工具,探寻新可能,才有机会在变局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陶瓷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