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属于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负链RNA病毒。病毒形态为球形,直径为120~300nm,有包膜,病毒包膜上有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无HA、NA和HL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传播,高
黄唐/编著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属于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负链RNA病毒。病毒形态为球形,直径为120~300nm,有包膜,病毒包膜上有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无HA、NA和HL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传播,高风险场景包括托幼机构与学校、家庭内部和医疗机构,是引发5岁以下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RSV传染性是流感的2.5倍,但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家长需警惕儿童病情进展,及时就医。
此病毒于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流行特点:我国北方地区冬春高发,南方地区因气候闷热潮湿可全年传播,无明显季节性。2025年南方省份的流行季较往年提前,0-4岁婴幼儿感染风险当前持续处于高位。
易感人群:婴幼儿(尤其是0-6岁)、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如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临床表现:儿童:初期类似感冒(流涕、咳嗽、低热),可能进展为喘息、呼吸急促或喂养困难。成人及老年人:通常症状较轻,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引发重症肺炎或加重慢性心肺疾病。
治疗:轻症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热、祛痰),重症需氧疗或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效果存在争议),继发细菌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预防措施:
常规预防: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预防,个人应勤于洗手,家里或办公场所勤通风,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一旦发现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儿童,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通知其家长。
疫苗预防:基于不同技术路线,RSV的预防性产品可分为4类:单克隆抗体、mRNA疫苗、蛋白疫苗、嵌合载体和减毒活疫苗,目前所有预防RSV感染的生物制剂只有用于婴儿的尼塞韦单抗在中国获批。
有30多个RSV疫苗与mAb候选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涵盖蛋白疫苗、减毒活疫苗、嵌合载体、mRNA及mAb等多种技术路线。这些候选疫苗旨在保护不同年龄段的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
对于婴儿,被动免疫(孕妇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是首选。可以通过注射长效单克隆抗体来预防合胞病毒感染, 目前北京和上海等地已能提供此项服务。
来源:健康时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