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9年1月6日,山东泗水县北陈村一个普通农家里,王新路出生了。王新路自幼便立志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7岁那年,他如愿进入村里的小学,本以为能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启求学之路,日寇的铁蹄却碾碎了这份安宁。随着日军侵入山东并展开残酷扫荡,学校被迫解散,年幼的王新路只能
1929年1月6日,山东泗水县北陈村一个普通农家里,王新路出生了。王新路自幼便立志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7岁那年,他如愿进入村里的小学,本以为能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启求学之路,日寇的铁蹄却碾碎了这份安宁。随着日军侵入山东并展开残酷扫荡,学校被迫解散,年幼的王新路只能暂别课堂,但他的心中埋下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和平的渴望。
1939年至1940年,待局势稍缓,王新路进入私塾念书,后因父亲去世,生活难以为继,便去亲戚家帮工了一年。直到1942年,八路军抵达他的家乡,一举消灭了鬼子与汉奸,建立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抗日小学。王新路抓住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重拾书本,刻苦攻读,同时也默默关注着家国命运。他承担起本村儿童团长的职责,带领小伙伴们参与抗日宣传,用稚嫩的肩膀为抗战贡献力量。之后他转入大场村抗日学校学习。期间,八路军战士严明的纪律、无私的奉献精神与英勇的斗志深深感染了他,革命教育更让他逐渐明白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抗战的正义性,认清了反对恶霸地主压迫、剥削的重要性。同时,在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帮助、启发下,他心中的革命火种愈发炽热,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工作者,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1945年8月5日,这是王新路人生中极具意义的一天。凭借识谱、演奏、演戏等文艺才能,他被介绍加入八路军鲁南八师警八旅政治部宣传队,同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满腔热血融入战地宣传与演出工作中。1946年2月,军队整编,宣传队改为鲁南第一军分区文工队,同年冬季,全军展开创模运动,王新路凭借在宣传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被选为全队一等模范,这份荣誉更坚定了他为革命事业拼搏的决心。
解放战争开始后,王新路毫不犹豫地随军奔赴鲁南前线,投身激烈战斗,一个月后又随部队撤退至渤海区,积极参与当地土改工作,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基层。解放军发起南下反攻后,他再次回到鲁南山区,投身游击战争,在潭村游击战中担任分队长,在实战中淬炼出更坚定的意志与更强的战斗力。
1948年3月,鲁中军区与鲁南军区合并,王新路编入鲁中南军区文工团,先后任分队长、音乐副股长。后来看到有些同志调往师团直接参加战斗,他心中满是羡慕,多次主动请求到连队一线工作。直到淮海战役,
从山东泗水县的乡村少年,到投身抗战的革命战士,从抗日小学的儿童团长,到军区文工团的骨干力量,王新路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在烽火岁月中追求理想、坚守初心的缩影。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