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全球激光雷达龙头企业禾赛科技(02525-W.HK,股价234.60港元;NDAQ:HSAI,股价29.80美元)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该公司每股定价212.80港元,每手20股。2023年2月,禾赛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次港股上市使其成为首家完
9月16日,全球激光雷达龙头企业禾赛科技(02525-W.HK,股价234.60港元;NDAQ:HSAI,股价29.80美元)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该公司每股定价212.80港元,每手20股。2023年2月,禾赛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次港股上市使其成为首家完成“美股+H股”双重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一下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行业当前主要细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包括转镜式、棱镜式、MEMS)和固态(包括Flash、OPA、FMCW)三大技术路线,各领域在技术特点与应用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机械式激光雷达通过旋转部件实现360度水平视场角扫描,具备高分辨率与成熟的技术路径,但因含有大量运动部件导致体积大、可靠性低且成本高昂,因此多用于Robotaxi等对性能要求极高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中,如Waymo、Cruise等企业广泛采用该类雷达。
半固态激光雷达则结合了机械结构与固定光学元件,其中转镜式利用小型反射镜摆动进行扫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较低的功耗,被法雷奥Scala系列大规模应用于奥迪、奔驰等高端车型;棱镜式由大疆Livox首创,采用双楔形棱镜偏转光路,可在有限视场内实现渐进式扩大扫描区域,适合前向长距离探测场景。MEMS方案通过微机电系统控制微振镜偏转角度,大幅缩小体积并提升集成度,代表厂商如速腾聚创M1、华为96线产品已搭载于小鹏G9、广汽埃安等量产车型中。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固态激光雷达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其完全取消机械运动部件,以电子方式控制光束发射,显著提升了寿命与环境适应性。Flash激光雷达采用面阵光源一次性投射整个场景,无需扫描即可获取深度图像,响应速度快,适用于近距离补盲,北醒光子AD2已在蔚来ET7车顶主雷达位置实现前装量产。OPA(光学相控阵)基于干涉原理调节各单元相位差实现波束 steering,理论上可做到全固态无移动部件,力策科技是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但仍面临功率密度低与工艺复杂的问题。FMCW(调频连续波)技术不仅能测距还能直接测量目标速度,抗干扰能力强且信噪比高,Silicon Valley初创公司Aeva及国内摩尔芯光正推动其在4D成像领域的落地。
根据最新市场预测数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2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125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8.8%,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为迅猛,预计2026年将达到431.8亿元,相较2022年26.4亿元的基数,复合增长率达101.1%。尽管2025年具体数值未直接披露,但依据此趋势推算,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全球市场则将跨越千亿元门槛。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高级辅助驾驶(ADAS)前装量产的加速渗透,以及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范围的持续扩大。据Yole预测,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将在高级辅助驾驶市场达到340万台,在无人驾驶市场达到130万台,合计占总需求近九成。
从应用场景看,高级辅助驾驶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受益于中国新势力车企(如蔚来、理想、小鹏、哪吒)及传统自主品牌(吉利、长城、长安)纷纷将激光雷达作为L2+至L3级智能驾驶系统的标配配置,2023年起进入“量产元年”后持续放量。例如,禾赛科技AT128单月交付量已超3万台,速腾聚创在2024年上半年累计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显示出中国市场强劲的需求拉动效应。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虽起步较早,但在消费级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爆发,主要用于仓储物流AGV、无人配送车等领域;测绘与国防军事仍保持稳定增长,但占比相对较小。
激光雷达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光学与电子元器件、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上游主要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扫描模块与信息处理芯片四大类核心零部件,占据整机成本的70%以上,其中收发部件成本占比达50%-70%,光学组件约占10%-15%。激光器方面,国外厂商如OSRAM、Lumentum、Hamamatsu长期主导EEL与光纤激光器市场,而VCSEL因其易于阵列化、热管理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主流选择,国内瑞波光电、纵慧芯光、江苏华芯已实现批量供应,并在价格上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探测器环节,SPAD/SiPM逐渐替代传统APD成为主流,滨松、索尼、First Sensor等国际品牌仍具领先优势,但灵明光子、芯视界微电子等国产企业已在单光子探测效率、暗计数率等关键指标上接近国际水平,并完成车规认证导入量产项目。
中游整机制造集中度较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根据行行查数据显示,2024年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华为等国产品牌合计占据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超过60%,尤其在半固态转镜与MEMS路线具备显著量产优势。法雷奥仍是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台量产的供应商,但中国厂商凭借本地化供应链与快速响应能力,在成本控制与交付周期上更具竞争力。下游应用中,整车厂如比亚迪、理想、小鹏、长城等已成为最大采购方,推动激光雷达从前装定点走向规模化交付;同时,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具身智能企业也开始将激光雷达用于人形机器人导航避障,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激光雷达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生态体系,上游元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部分领域已实现进口替代,中游整机厂商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下游应用多元化拓展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随着FMCW、OPA等下一代技术逐步成熟,以及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带来的感知冗余需求增强,激光雷达将在2025年迎来更深层次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