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圈可太热闹了,西贝和罗永浩因为预制菜的事儿掐得那叫一个凶,成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舌尖上的大战”,咱今天就来唠唠这背后的门道。
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最近餐饮圈可太热闹了,西贝和罗永浩因为预制菜的事儿掐得那叫一个凶,成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舌尖上的大战”,咱今天就来唠唠这背后的门道。
事情是这样的,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吐槽西贝,说他家“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那叫一个急啊,第二天就召开发布会,拿着罗永浩点的15道菜的清单,斩钉截铁地说:“按国标定义,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 还放出狠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这火药味一下子就起来了。
贾国龙为啥这么激动呢?你想啊,西贝这30多年风风雨雨,从内蒙古临河的一个小馆子,一路打拼成全国拥有370多家门店的餐饮巨头,靠的就是主打西北特色美食和“现做”的招牌。
在贾国龙心里,西贝代表的是正宗西北风味,是新鲜食材和师傅现场制作的美味。所以,罗永浩这一质疑,就像直接砸了西贝的招牌,他能不急吗?
为了证明自己,西贝直接放大招,9月12日起开放全国370家门店的后厨,还推出了“罗永浩菜单”,让消费者自己去体验,并且承诺不好吃免单。
这操作看似霸气,可没想到,后厨一开放,问题就来了。大家发现,西贝后厨里有不少冷冻的预加工食品,什么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还有能放好几餐的隔夜羊排。这一下,网友们就炸锅了,纷纷吐槽:“这还说不是预制菜?”
其实啊,这争议背后,是预制菜定义的模糊。按照国标,预制菜是要预先制作成成品或者半成品,经过简单加热或者处理就能上桌的。
西贝觉得自己那些只是预加工的原料,比如羊排提前切割成标准形状,不算预制菜。但在消费者眼里,这和预制菜好像也没啥区别啊,都是提前弄好的,失去了那种现做的 “锅气”。
你说这贾国龙,也是个“狠人”。他这人打小就“能折腾”,1967 年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高中时为了进排球队当主力,拼命训练,练就了一身不服输的劲儿。
1986 年考上大连水产学院,大学没读完就退学创业,借了家人 5500 元开了“黄土坡小吃店”,就这么一头扎进了餐饮界。后来在深圳、北京做海鲜酒楼,亏得底儿掉,直到把海鲜换成内蒙古牛羊肉和莜面,才有了现在西贝莜面村的雏形。这一路走来,起起落落,可他从来没怕过事儿。
在西贝的发展过程中,贾国龙也一直在折腾。从2010 年开始,花了几千万元四年内四次更换招牌,从“西贝莜面村”到“西北民间菜”“西北菜”再到“烹羊专家”,最后又回到“西贝莜面村”。
他还搞过好多新项目,像西贝燕麦面、超级肉夹馍、贾国龙功夫菜、贾国龙中国堡等等,可惜大多都失败了。但他还是不放弃,2025年1 月1日,又把西贝定位成“家庭欢聚餐厅”,喊出“把更好的给孩子” 的口号。
这次和罗永浩的冲突,一开始贾国龙态度特别强硬,可随着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他也有点扛不住了。9月14日,他在行业群里承认应对方式有错,说以后要“打明牌”,做透明的西贝,还向胖东来学习。
可这话还没捂热乎,因为他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又把罗永浩给激怒了,罗永浩直接邀他直播对线。
好在最后,西贝服软了。9月15日,西贝餐饮集团发布致歉信,说要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尽量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承诺10月1 日前,部分菜品改成门店现炒、现烤、现煮、现卤。罗永浩呢,也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之争,算是暂时落下帷幕。
这事儿啊,其实反映出现在餐饮行业的一个大难题:在追求标准化、高效化的同时,怎么留住消费者对新鲜、现做美食的那份期待。
西贝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和口味的统一,采用中央厨房预加工,这本身没什么错,很多连锁餐饮都这么干。但消费者花了钱,就想吃个新鲜热乎、充满锅气的饭菜,这要求也不过分。
以后餐饮企业再面对类似问题,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在满足自己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吃得开心、满意。不然啊,说不定哪天就被网友“怼”上热搜,陷入和西贝一样的尴尬境地咯!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