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型狂热到数据觉醒:GenAI退烧后,企业级AI该怎么落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13:25 1

摘要:过去一年,大模型像风一样席卷而来,从C端狂欢到B端探索,企业都在问:AI到底怎么落地到业务中去?但现实是,大多数企业还在“最后一公里”卡壳。Gartner的预测很乐观:到2026年,80%以上的企业将部署GenAI;但现实数据却冷冰冰:目前超过80%的企业AI

大模型潮水退去,企业如何破局?

过去一年,大模型像风一样席卷而来,从C端狂欢到B端探索,企业都在问:AI到底怎么落地到业务中去?但现实是,大多数企业还在“最后一公里”卡壳。Gartner的预测很乐观:到2026年,80%以上的企业将部署GenAI;但现实数据却冷冰冰:目前超过80%的企业AI项目,在POC阶段就搁浅了

问题出在哪?很多人以为是模型不够强,其实不是。真正的瓶颈在数据——企业内部的数据乱、散、旧,根本无法支撑AI跑起来。模型再好,数据不给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矩阵起源的CEO王龙在发布会上说得很直接:企业级AI的关键,不在模型,而在数据。

想想看,现在企业的数据,70%以上都是非结构化的:合同、邮件、PPT、图片、视频……这些数据藏在几十个系统里,彼此孤立,像“信息孤岛”。而AI智能体最需要的“燃料”,恰恰就是这些数据。

这就像你要做一道大餐,结果厨房食材放在不同地方、标签混乱、半数过期,AI厨师再厉害,也做不出好菜。

所以,矩阵起源做了什么?他们不是去堆参数,不是去造模型,而是从数据底层做起,打造一个企业级的“数据智能平台”,让数据变成AI能吃、能消化、还能反馈优化的资源。

矩阵起源的解决方案叫 MOI(MatrixOne Intelligence),从底层到上层,完整覆盖了企业AI落地的核心流程。

第一层:统一数据底座
所有数据都能进来,不管是ERP里的表格,还是邮箱里的附件,MOI都能统一存储、处理。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一个平台全搞定。像是给企业装了一个“超级收纳箱”。

第二层:把数据变成AI能吃的“格式”
原始数据太杂太乱,MOI通过自动清洗、切片、向量化等处理,把数据变成“AI-ready”的格式,还能设置权限、保证合规。AI不再“看不懂、吃不下”。

第三层:业务端直接落地
最上层是智能体接口,比如Chat2BI、智能搜索、自动化工作流等,员工可以用自然语言提问、调数据、生成报告。更厉害的是,这一层还能把业务反馈(比如回答错了)传回系统,优化数据和模型,形成闭环。

王龙说,这就像“给AI装了一个能自我学习的大脑”,用得越多越聪明。

医疗场景怎么做?
某三甲医院用了MOI之后,把以前“看不懂”的手写病历、图像数据统一接入系统,自动提取关键信息,构建病人全生命周期档案。医生诊疗更精准,AI能真正帮上忙。

制造业投标怎么做?
做标书原本是“反复抄+无数对”,非常耗人耗时。引入MOI之后,从招标文件分析,到匹配资质、输出方案,全流程自动化,准确率提升90%,周期缩短80%。AI不再是“玩具”,而是“工具”。

GenAI热潮退去后,真正的价值开始显现:不是谁的模型更大,而是谁能把数据用好。数据,是企业AI的地基

矩阵起源的思路很清晰:先把地基打牢(统一数据平台),再建智能大厦(AI智能体),而不是一上来就搭模型。

这是一种“回归常识”的技术路线,也是一种更适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方法:不靠烧钱、不靠玄学,而靠数据治理、场景落地、智能闭环,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AI路径。

来源:老闫侃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