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师,微格教学和微课傻傻分不清,这三大差别,你真的清楚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16:00 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变快了,完整的大块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时间,一大批“微”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微文、微视频、微故事、微访谈、微调研、微芯片、微程序、微应用、微模块、微运动、微社交等等。

有网友在平台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微格教学和微课的区别是什么?从这个问题来看,这位网友应该是老师无疑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变快了,完整的大块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时间,一大批“微”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微文、微视频、微故事、微访谈、微调研、微芯片、微程序、微应用、微模块、微运动、微社交等等。

在教育领域也没有闲着,有些爱钻研的专家们也发明了微课程 、微教案、微习题、 微测试、微反思等等。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老师们经常接触到的教研项目了。那么,微格教学和微课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区别呢?接下来就聊聊这个话题。

微格教学和微课的最早提出者,都是美国人。微格教学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提出来的。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潘罗斯在2008 年提出来的。在国内率先正式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

微格教学的本质是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拆解成一个个可训练的微小单元,比如导入、提问、演示、结课等,每个单元通常只需要5-10分钟。微格教学是把大象拆成积木教学,让新手教师能逐个攻克教学的难点。

微课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新型学习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聚焦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长多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不一样,微格教学面向教师的教,是教学技能的训练工具;微课面向学生的学 ,是知识传递的载体。

微格教学的目标是打磨教师的教学硬技能 。在微格教室中,教师会面对少量学生(或模拟学生)进行短时间教学,全程被录像。课后,组织者会反复回看视频,逐帧分析 “这个提问时机是否恰当”“演示实验的手势是否清晰”“课堂评价语是否具体”。这种 “实践-反馈-修正” 的闭环训练,能快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掌控力。

微课的核心目标是高效传递知识要点,追求“短、平、快”的知识传递效果,通常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展开。为了适应碎片化学习场景,微课会运用动画、字幕、实景演示等多种形式,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从这个角度看,两者的区别是,微格教学是让教师会教,微课是让学生易学。

微格教学的实施场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封闭性 。它需要专门的微格教室,配备摄像机、录音设备、双向对讲系统和回放终端,有些还会设置单向玻璃,方便导师观察而不干扰课堂。训练时通常有固定流程,先由导师讲解技能要点,学员设计微型教案,然后进行实际演练,最后开展集体评议。

微课的传播场景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是在线学习平台、教育类APP,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学生可能在课间休息时用手机看一节微课,上班族可能在通勤路上学一个职场技能微课,老年人也能通过微课学习智能手机使用。从场景的角度来看,微格教学是固定场域的精准训练,微课是移动场景的泛在学习。

微格教学和微课虽然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反而能形成互补。比如微格教学可以打磨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让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抓住知识核心,有利于在微课过程中有精彩的呈现。

用微格教学培养教师的微课创作能力,再将优质微课融入日常教学,形成“教师成长-资源建设-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

来源:松子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