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大伯(化名)起初非常抗拒胃镜,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才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结果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早期的胃癌病灶。杨大伯的两位兄弟也通过检查发现了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一次胃镜,拯救了兄弟三人。
浙江大健康
2025
杨大伯(化名)起初非常抗拒胃镜,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才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结果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早期的胃癌病灶。杨大伯的两位兄弟也通过检查发现了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一次胃镜,拯救了兄弟三人。
9月19日,宁波奉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晓亮,消化科方欢欢主任医师做客直播间,结合真实病例,科普消化道肿瘤早筛早治的重要意义。
“医生,我最近吃饭使不上劲,牙齿好像松了,要怎么办?”近日,70多岁的吴奶奶(化名)焦急地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口腔”)就诊。她怎么也没想到,牙齿松动脱落背后的“隐形推手”竟是因为血糖没控制好,最终发展成了重度牙周炎。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牙周炎与糖尿病间存在怎样的关联?为什么控糖对口腔健康这么重要?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口腔专家,解读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关联。
“糖尿病会影响牙齿啊?”吴奶奶长期受牙周炎困扰,之前没重视,直到近日咀嚼无力、牙齿松动加剧才去就医。
浙大口腔口腔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沈晓艇为其仔细检查,发现她多颗牙齿已明显松动,牙槽骨严重萎缩,属于重度牙周炎。
进一步问诊医生才知道,原来,吴奶奶患有十几年糖尿病,平时定期服用降糖药,但她偏爱甜食,在饮食控制上时不时会有所松懈。孙辈送去的糕点零食,她总是忍不住吃一些,导致血糖波动。
沈晓艇说,糖尿病是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头号威胁”,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罹患牙周病的风险将急剧增加。此外,高血糖还会降低口腔局部组织的愈合能力,导致感染更难控制。
“牙周炎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缓解控制,但要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就会使炎症反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沈晓艇为吴奶奶制定了系统的牙周治疗计划,同时叮嘱:“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管理好糖尿病。”
临床上不乏像吴奶奶这样的病例。沈晓艇提到,血糖不稳定还会增加日后牙齿进行种植修复的难度和风险,影响缺牙后的修复方案。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口腔健康,既要规范治疗牙周病,又要严格管理血糖,才能真正实现“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近年来,糖尿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一些生活习惯不良、体重偏大的年轻人群,口腔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中心,因牙痛、牙周脓肿、牙龈出血就诊而查出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不在少数。
28岁的程序员小陈(化名)长期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体重涨到了180斤。最近半年,他刷牙时会出现血沫,牙龈还时不时肿痛,甚至感觉门牙有点摇晃。直到有一天吃苹果时竟留下了一道血印,他才慌忙来到浙大二院。
口腔内科副主任吴燕岷检查后说:“你的牙周状况非常差,多颗牙已经二度松动,牙槽骨吸收严重,不像单纯的口腔问题。”
她仔细询问了小陈的生活习惯,发现他还有容易口渴、体重莫名波动的情况,果断建议他去做血糖检测。
结果令人吃惊——小陈的空腹血糖高达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远超正常值,最终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老年病,牙周炎也只是小问题,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面临这类风险。”吴燕岷表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镜子,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警惕口腔发出的信号。”
她指出,若患者血糖高于8.8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5%,通常建议其先转至内分泌科控制血糖,待稳定后再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抗感染能力减弱,牙周组织更易遭到破坏,表现为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加速和严重炎症。”
吴燕岷提醒,一旦出现刷牙出血、牙齿松动或牙龈反复肿胀,应尽早排查牙周炎。“早期通过洁牙等治疗可有效控制牙周炎,若拖延至牙齿松动往往为时已晚。”她建议糖尿病患者除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外,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实现早防早治。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