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无孔不入:数字时代的绑架与反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8 19:42 2

摘要:智能手机启动,先看一段广告;打开应用,关闭按钮藏在角落;甚至汽车启动程序也要先放段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泛滥已成公害。各类资本肆无忌惮地将用户注意力货币化,已然构成对公众权益的系统性侵犯。

智能手机启动,先看一段广告;打开应用,关闭按钮藏在角落;甚至汽车启动程序也要先放段广告——数字时代的广告泛滥已成公害。各类资本肆无忌惮地将用户注意力货币化,已然构成对公众权益的系统性侵犯。

这种广告泛滥的背后,是资本对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贪婪攫取。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每一秒停留都被明码标价。当中间插播广告的收益达到瓶颈,资本便开始突破底线,将广告植入到每一个可能的接触点,形成一种数字时代的“注意力劫持”。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广告泛滥往往伴随着设计上的欺骗性。关闭按钮小如针尖,颜色与背景融为一体,甚至出现“假关闭按钮”误导点击。这些设计不是无心之失,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用户心理操纵,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公然蔑视。

从法律视角看,这种强制观看广告的行为可能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当用户为使用基础功能而被迫观看广告时,这种选择权已经被实质性剥夺。

科技本应赋能于人,而非将人囚禁于广告牢笼。应用开发商应当重新审视商业伦理,在追求利润与尊重用户之间找到平衡点。监管机构也需要与时俱进,对新型数字广告进行明确规范,为消费者权益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用户,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可以通过选择替代应用、使用广告屏蔽工具、给予负面评价等方式表达立场。只有当用户集体发声,才能让资本听到反对的声音。

数字空间不应成为广告的无节制乐园。我们需要一场数字环境清洁运动, reclaim 我们的屏幕时间和注意力主权。毕竟,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不应该成为他人随意侵占的广告牌。

来源:LFY53680008

相关推荐